研發水稻新品種與改進栽培技術,提昇稻米產量、品質及降低生產成本。 強化稻米品質研究與開發食米加工產品技術,協助選育具優良米質及加工適性佳的品種,開發具多元及加工特性產品。 開發稻米具多樣化用途,研發稻米具機能性保健或保養化妝品潛力等用途。
高粱、薏苡、蕎麥及小麥等雜糧作物育種與推廣。 紫錐菊品種選育及推廣。 中部地區及景觀作物大豆栽培技術改進與輔導。
選育特殊果形或不同果色之葡萄。 低溫需求量少之梨育種。 芒果、枇杷、番石榴育種與推廣。 葡萄、梨、紅龍果、椪柑及番石榴等果樹產期調節技術。 葡萄、梨、甜柿、紅龍果、柑橘及番石榴等果樹栽培技術改進與輔導。 葡萄、梨、紅龍果、荔枝、椪柑及番石榴重要果樹貯運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選育高品質且環境適應性佳之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及豆科等新品種。
研發設施蔬菜蔬菜生產技術以提升生產效益。
改善蔬菜採後處理技術延長其儲架壽命及維持營養成分。
中部地區蔬菜產業推廣輔導。
耐熱夏菊選育、染色技術、栽培研究與推廣。 文心蘭及石斛蘭品種選育、栽培研究與推廣。 洋桔梗生育及切花品質改善之研究與推廣。 文心蘭莖頂培養、蒴果無菌播種等組培有性、無性繁殖之研究。 玫瑰栽培及食妝運用研究與推廣。 辦理菊花、石竹屬及滿天星品種檢定。
開發國產農產品機能性食品及多元加工技術,促進國產農產品之消費。 建立保健作物優良栽培技術,開發優質保健產品以提高國產農產品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益。 建立重要作物分子標誌輔助育種及品種鑑定技術。
試驗田管理及水稻孳生物生產。 支援各研究室所需之試驗田整地、大型機械操作與管理。 場區環境綠美化維護、農機具油料管理。
重要作物病蟲害之疫情監測及防治技術建立,以減少病蟲害造成之損失。
研發作物病蟲害非農藥防治技術,以降低農藥使用。
輔導農民安全用藥及成立「產銷履歷」產銷班,使生產之農產品符合安全規定。
設置「作物病蟲害診斷及諮詢服務站」,提供防治處方,以達對症用藥效果。
從事土壤、植物營養、有益微生物、農業環境保護等調查和研究,建立農田土壤永續經營管理技術。 推動農作物合理化施肥,提供土壤肥力分析和葉片營養診斷服務,以為施用肥料和土壤改良的參考。 協助轄區內農地和作物公害案件處理,維護農業生產環境。
開發本土性生物農藥、生物性肥料及微生物菌種的多元應用。 辦理生物資材研發成果的技術移轉及商品化。 中部地區農藝作物病蟲害管理技術開發與推廣。 降低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針對中部地區農業機械及自動化之改良研究,省工農用機械之設計開發與試驗改良,提供適合國內糧食及園藝作物播種移植、栽培管理、收穫與採後調製之機械以及整合系統之研究。 傳統農機、溫室科技、節能減碳、逆境調適、行動農業、智能農業為試驗研究之六大主軸。
結合研究、教育及推廣資源,辦理農民學院農民專業訓練、國內外農業技術人員專業講習。
統籌管理本場研發成果,辦理研發成果技術移轉、智慧財產權申請與維護、參加科技與農業技術展覽。
園藝療育輔導與推廣、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輔導。
彙編農業推廣刊物。
農民團體企業化經營輔導,提高農民收益。
農業產銷班之個案經營診斷,建立農業典範。
青年農民經營管理輔導,提升農村人力資源。
輔導農民建立生產成本資料,進行數值性經營分析,改善農民營收。
進行農村生活改善相關調查研究
結合研究、教育及推廣資源,輔導轄區家政推廣教育工作
農業政令、科技新知及消費等資訊之傳播與推廣應用
農民暨消費者服務工作
農業試驗研究資料之電腦化及系統化處理
蕙蘭育種、栽培管理、花期調控及外銷貯運技術等研究。 百香果與茭白育種、健康苗培養、栽培管理及採後處理貯運技術等研究。 農業副產物資源化與有益微生物應用技術等研究。 區域性農業相關栽培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