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蔬菜產業現況
中部地區蔬菜產業現況
中部地區蔬菜栽培種植面積為24,585公頃,約佔全臺蔬菜總種植面積之17%,又生產量為573,363公噸,佔全臺蔬菜總生產量(2,696,521 公噸)之21.3%,為重要蔬菜生產地區之一。由於區內有高山、平原及坡地等,兼具溫帶及亞熱帶氣候特性,蔬菜栽培更富多樣性,一般常見之蔬菜包括十字花科類蔬菜如甘藍、花椰菜、青花菜、白菜、芥藍、蘿蔔等;葫蘆科類蔬菜如胡瓜、絲瓜 、苦瓜、西瓜等;茄科類蔬菜如番茄、甜椒、辣椒、茄子等、豆科類蔬菜如菜豆、豌豆、豇豆;蔥科作物如蔥、韭、蒜、洋蔥等。 隨著經濟發展,中部蔬菜產業結構亦順應時代而轉變,經由時間、經營及技術的累積,形成特有的蔬菜栽培模式,即栽培種類繁多,複作指數高,夏季高冷地區栽培,冬季裡作大宗蔬菜及設施水耕、介質耕生產等。另中部地區蔬菜專業區及產銷班數量也多,蔬菜專業區面積共560公頃,蔬菜產銷班共367班,其中39.8%分佈於彰化縣;34.6%分佈在南投縣;25.6%分佈於臺中市。
中部地區蔬菜生產種類,依個別作物的栽培面積,前10大種蔬菜依序為竹筍、甘藍、蔥、茭白筍、花椰菜、番茄、西瓜、韭菜、芋頭、韭菜及胡蘿蔔,其中茭白筍、韭菜、蔥及其他作物如花椰菜與豌豆佔全臺栽種面積之比率分別為 86%、74%、39%、95和45%,為本地區重要地方特產。
中部地區蔬菜栽培模式
品項 |
中部地區特色蔬菜產業 |
|
---|---|---|
甘藍 |
|
甘藍中部種植面積7,415公頃,中部夏季產區主要分布於臺中市和平區及南投縣仁愛鄉等山區;秋冬產區主要分布於彰化縣芳苑鄉、二林鎮及竹塘鄉等地區,全年均能生產。目前栽培品種主要有秋冬用的‘初秋’及’雪翠’;夏天用的品種‘228’及‘高峰’,近年來由本場研發之‘台中1號及2號’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 |
花椰菜 |
|
花椰菜中部栽培面積為1,076公頃,全年均有生產,彰化縣埔鹽鄉是臺灣地區花椰菜的主要產地之一,全鄉的花椰菜種植面積約為524公頃,約佔全臺總栽培面積的1/3,其次為大城鄉及溪湖鎮。花椰菜品種依從定植日至採收間的日數,可分為35天、45天、55天、75天等。 |
結球白菜 |
|
結球白菜中部栽培面積為462公頃,全年均有生產,以彰化縣溪州鄉、埤頭鄉、田尾鄉及竹塘鄉為主。 種類主要可分漳浦白菜、皇京白菜、天津白菜及山東白菜等,主要栽培品種"45"、"56"、"早春"、"4號"及"新28"。 |
茭白 |
|
茭白為臺灣夏季重要蔬菜之一,主要產區為南投縣埔里鎮及魚池鄉,主要產期為5~10月,總生產面積約1,800公頃,主要栽培品種以‘青殼種‘、‘台中1號‘、’敢當種’。’赤殼種’則為臺中市外埔區的特色蔬菜。 |
蔥 |
|
蔥中部地區佔1,990公頃以彰化縣芳苑鄉為最大產區(572公頃)。臺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彰化縣二林鎮、埔鹽鄉、溪湖鎮亦為重要產區,12月到隔年2月為主要產期。中部栽培品種以"北蔥"和"粉蔥"為主 。 |
洋蔥 |
|
洋蔥中部栽培面積約300公頃,以彰化縣伸港鄉、大城鄉、二林鎮及芳苑鎮為主要產區,12月至隔年2月為主要產期,中部地區栽培品種以’美國101’、’定遠6號’為主。 |
韭菜 |
|
韭菜中部栽培面積約576公頃,佔全臺近8成,近年於彰化縣及臺中市逐漸形成生產專區,彰化縣埔鹽鄉以葉韭為主,周年均有生產;彰化縣溪湖鄉、埤頭鄉及二林鎮生產韭菜花苔,產期為8~10月;臺中市清水區及彰化縣埤頭鄉則生產韭黃,產期為9~12月。栽培品種有"日本種" 、"年花"及"呂宋種"。 |
胡蘿蔔 |
|
胡蘿蔔中部約有618公頃,每年12月開始採收,產期到4月,其中彰化縣芳苑鄉及二林鎮為主要外銷胡蘿蔔產區。目前主要品種為‘向陽2號‘及‘旭陽‘等。 |
芫荽 |
|
芫荽喜冷涼,耐寒不耐熱。臺灣主要產區位於彰化縣北斗鎮、埤頭鄉、溪洲鄉及竹塘鄉地區,種植面積約283公頃,年產量約1,900公噸。目前主要品種為‘大葉種‘及‘小葉種‘。 |
菜豆 |
|
菜豆中部產區為南投縣信義鄉 (208公頃)、魚池鄉、國姓鄉及水里鎮,南投縣生產面積即佔了全臺的37%,產期在6~9月。目前臺灣栽培品種依莢型分為圓莢型(敏豆)及扁莢型(粉豆)兩大類,‘白仁敏豆FM-268’、‘敏豆 300’、‘ 台中2、3、5號’、‘白粉豆FM-299’等為目前主要栽培品種。 |
豌豆 |
|
豌豆中部地區因秋冬季氣候溫涼,適合豌豆生育,為主要的冬季裡作蔬菜,生產面積約398公頃以彰化縣栽培面積最大,多集中於大城鄉、福興鄉、秀水鄉、埔鹽鄉及二林鎮等地。主要豌豆之品種依用途之不同,可分為嫩莢用"台中11、12及16號",甜豆用"台中13號"、豆苗用"台中15號"及嫩豆用"台中14號" 等。。 |
豇豆 |
|
豇豆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蔓性或矮性草本植物,性喜日照充足的氣候,耐熱性強。全台種植面積約890公頃,中部地區以彰化縣竹塘鄉、二林鎮、埤頭鄉及永靖鄉為主要產區。目前栽培品種以’青皮種’、’白皮種’、’紅皮種’及’花皮種’為主。 |
竹 |
|
臺灣栽培食用竹主要可分為麻竹、綠竹、烏腳綠竹、桂竹及孟宗竹。臺中市大坑區及彰化縣花壇鄉為中部麻竹筍主要產區,栽培面積441公頃 ,年產量為5,793公噸。以山區種植較多,屬極粗放型作物。隨栽培技術改良,部分地區鮮食用筍採以塑膠布或稻草覆土栽培方式,增加地溫以利發筍,嫩度及品質大幅改進,鮮筍產量逐年增加,每年 5 月至 9 月之間是麻竹筍盛產期,另孟宗竹主要產季為冬季,綠竹為夏季生產。 |
蘿蔔 |
|
蘿蔔中部栽培面積約400公頃,南投縣埔里鎮、彰化縣芳苑鄉、二林鎮及臺中市清水區為主要產區。蘿蔔一年四季都可生產,以12月至翌年初春為盛產期,主要栽培品種為‘永祥‘、‘白娘‘及梅花系列品種等。 |
芋 |
|
芋食用部位為地下球莖,中部地區有920公頃 ,臺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后里區及外埔區為中部主要產區,產期為9月到隔年4月,主要品種為"檳榔心芋"、"高雄1號"。 |
薑 |
|
薑中部地區占310公頃,以南投縣名間鄉、信義鄉與仁愛鄉為主要產區,其中名間鄉以嫩薑與粉薑生產為主,而信義鄉與仁愛鄉則因地處高海拔氣候冷涼,多以種薑生產居多。臺灣薑的栽培品種多為"廣東薑",俗稱為大指、大冇、粗鱗或南洋種,次為"竹薑",俗稱小指薑,多作加工醃薑使用。嫩薑產期為5~8月,粉薑產期為8~11月,老薑則為11月至隔年。 |
茄子 |
|
茄子中部地區栽培面積有426公頃,彰化縣永靖鄉、埔心鄉、二水鄉及南投縣竹山鎮為中部主要栽培地區。5~10 月為茄子主要產期,目前栽培品種為"屏東長茄","高雄二號(紫娘) ",中部地區則以"麻芝茄"為主。 |
番茄 |
|
番茄中部地區栽培面積約為900公頃 ,以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埔里鎮及水里鄉及臺中后里區為主,多栽種全紅番茄,另彰化縣二林鎮(67.2公頃)及埔鹽鄉以小番茄為主。目前主要小果番茄品種有‘玉女‘、‘蜜澄香‘及‘蜜3‘等,全紅番茄則是以‘TMB-688‘、’TMB-743’及‘TMB-147’為主。 |
苦瓜 |
|
苦瓜中部地區栽培面積426公頃,以臺中市后里區、大甲區、大安區、南投縣埔里鎮及彰化縣二林鎮、二水鎮、埔鹽鄉為主要生產區,產期為5~10月。目前栽培品種主要有"鹿草苦瓜"、"大條珍珠苦瓜"、"蘋果苦瓜"、"高月"、"百珍"及"黑子苦瓜(大吉) "等綠色品種,青綠色品種則有"綠人"及"百珠"等。 |
冬瓜 |
|
冬瓜通常生產於夏季,最耐貯藏,如無傷痕,且未受病蟲為害,可貯存至冬季,因此得名,稱為冬瓜。中部地區以彰化縣北斗鎮、芳苑鄉為最主要之產區,種植面積約86公頃,年產量約2,573公噸。主要品種有"白殼大冬瓜"、"青殼長冬瓜"、"細長大冬瓜"、"芋頭冬瓜"。 |
龍鬚菜 |
|
龍鬚菜食其嫩梢,目前全臺栽培面積約有312公頃 ,主要產地在花蓮縣吉安鄉(145公頃),其次則為南投縣信義鄉(32公頃)和魚池鄉 (17公頃),一年四季均可生產,4至10月為主要產期。目前臺灣僅有‘綠皮‘及‘白皮‘兩個栽培品種,又可再分為無刺及有刺種。 |
芹菜 |
|
芹菜播種適期為8月至翌年3月,播種後約70∼90天後即可收成,一般栽培常以遮陰或密植達到高品質。芹菜達適收期時,即快速老化,一般須在3∼4天內採收完畢。中部地區以彰化縣竹塘鄉、二林鎮,大城鄉為最主要之產區,種植面積約79.33公頃。主要栽培品種為"青筒"及"黃心芹"。 |
過溝菜蕨 |
|
過溝菜蕨俗稱過貓,為蹄蓋蕨科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全年皆可生產,臺灣栽培面積約245公頃,中部地區主要生產地為南投縣信義鄉及水里鄉等地,為原民地區重要之經濟蔬菜作物。 |
水耕蔬菜產業 |
|
水耕栽培方面,中部地區栽培面積約為40公頃 ,以彰化縣埤頭鄉、二林鎮、北斗鎮、溪州鄉、大城鄉、福興鄉及芳苑鄉;南投縣名間鄉為主,多栽種萵苣、芹菜、京水菜、十字花科葉菜及香草植物。 |
介質耕蔬菜產業 |
|
臺灣介質耕栽培面積約200公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如臺中市后里區、彰化縣埔鹽鄉、二林鎮、北斗鎮、溪州鄉、埤頭鄉及芳苑鄉;南投縣埔里鎮、草屯鎮、水里鄉、仁愛鄉及信義鄉等地區,栽培作物主要以大、小果番茄、彩色甜椒、花胡瓜及甜瓜為主,使用介質多為泥炭土與椰纖,採槽植耕栽培方式並以滴灌方式提供水分與養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