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近年研究成果

首頁 > 近年研究成果 > 特作與雜糧研究方面

特作與雜糧研究方面

特作與雜糧研究方面

一、育種

1.紫錐菊選育

為選育多樣化及市場需求性高之保健作物品種,本場自89年由加拿大引種紫錐菊並評估商業品種適應性,篩選具耐熱性品種族群並進行外表型輪迴選種,針對適應性佳及多花梗特性,於108年育成紫錐菊品種'台中1號',每公頃乾物產量可高於商業品種75%,咖啡酸衍生物含量也高出6.1%。

 

多花梗紫錐菊品種台中1號

▲ 多花梗紫錐菊品種'台中1號'

 

2.大豆選育

為建構中部生再生稻地區之秋作型大豆品種,本場由美國農部種原中心引種105大豆品系進行純化選拔,選育秋作產量高、無紫斑及不裂莢之品系以PI518296,於110年育成大豆品種'台中1號'。產量與高雄選10號相當,蛋白質含量38%~40%,適合加工豆、發酵類及豆芽使用。

 

3.高梁育種

本場執行芻料用與釀酒用高粱育種工作,綜合臺灣畜牧業的興盛市場、飼糧來源的緊迫性、雜糧產業現況的突破尋求與作物氣候耐受性的評估需求,本場針對芻料用途進行高粱育種計畫,民國105年自美國農業部植物研究所引種,經歷環境適應性與農藝性狀評估後,優選出6品系進入牧草品質評估階段,進一步以合適高度、耐倒伏為目標進行雜交選育。另針對國內釀酒業者需求及農民栽種需求執行高粱選育工作,期選育出兼具強耐候性及符合釀酒業者需求之合適品種。

 

釀酒用與牧草用高粱區域試驗

▲ 釀酒用與芻料用高粱區域試驗

 

4.落花生選育

中部地區落花生種原長期以來由農民自行留種或購自脫殼業者,長年累積造成種原混雜與純度不均,影響產量和品質。本場針對轄內蒐集之地方種油豆進行初步選拔純化,以選育出具小粒種與穩產等特性之油豆為目標,同時於中部地區生長良好之品系,並進一步培育及推廣予產業。

 

5.小麥品種選育

為選育多樣化及不同加工用途小麥品種,本場自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引進 1,200 個小麥新品系進行純系選拔,針對適應性、品質與產量逐年篩選優良品系,於106年育成低筋小麥'台中35號',具豐產特性,產量優於'台中選2號'17%,低筋白麥品種,磨製麵粉白度佳,可供製作蛋糕、餅乾使用;108年育成中筋小麥'台中36號',產量優於'台中選2號'16%,中筋白麥品種,磨製之麵粉適合製作中式麵食產品。

 

低筋小麥品種台中35號

▲ 低筋小麥品種'台中35號'

 

中筋小麥品種台中36號

▲ 中筋小麥品種'台中36號'

 

6.薏苡育種

現行產業栽培期待低落粒型的矮株高產新品種,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及機械採收效益。目前配合種原繁殖工作,持續引種評估。

 

薏苡育種

 

7.蕎麥育種

甜蕎:為配合政策推廣國內冬季景觀作物,及增加冬季裡作作物之選擇,本場以不同花色的蕎麥品種為育種目標,從2009年冬季裡作開始,以混合法進行育種作業,歷經單株選拔、品系比較試驗、高級產量比較試驗及區域試驗,於109年育成淡紅花色新品種蕎麥'台中6號',後續將朝向紅色花色品種選育。

苦蕎:因應苦蕎產業需求,本場持續進行苦蕎新品種選育工作,目標為中間型粒型(種子長寬比較低)品種。

 

蕎麥'台中6號'

▲ 蕎麥'台中6號'

 

二、栽培管理

1.中部地區大豆品種之區域試驗

為推廣再生稻地區轉作大豆,選定現有市場流通品種,如'高雄選 10 號'、烏豆及'金珠'等品種。經103年起推廣顯示中部地區以二期作大豆品質最優,推廣田區以臨海鄉鎮為主,每公頃平均產量分布於 1,500~3,500 公斤,其中以臺中市大肚區及南彰化各鄉鎮產量較高。品種以'高雄選 10 號'為主,佔9成以上,其餘為'金珠'分佈於彰化縣大城鄉;有機栽培以烏豆為主,分佈於台中外埔地區。中部地區種植時間已8月~9月中旬,經多年試驗顯示大豆生育及產量性狀易受品種及生長環境因子影響( 溫度、光照、雜草及病蟲害防治等 )。

 

大豆優良栽培模式

大豆與水稻輪作為優良栽培模式

 

2. 小麥、大豆節水示範推廣

小麥為冬季裡作雜糧作物,全生育期每公頃總需水量約 3,500-4,000 m3,栽培期間只要於關鍵需水期 ( 幼穗形成期 - 孕穗期 ) 進行濕潤灌溉,小麥每公頃產量即可達 3,500 公斤以上。大豆為二期正期雜糧作物,全生育期每公頃總需水量約3,500~7,000 m3,栽培期間關鍵需水期(幼苗期、開花期及結莢充實期)進行灌溉,公頃產量可達2,500公斤以上。經每公頃水稻需水量試驗顯示二林地區一期水稻23,970~30,165 m3,二期20,400 m3。以全年度耕作需水量調查顯示,水旱田輪作需水量27,470~33,665 m3較雙期作水稻需水量44,370~50,565 m3,依田區土質排水性差異,可節省用水達 20%~45%。

 

3.建立稻麥輪作節水栽培制度:

109-112年以夏稻冬麥為處理,水稻連作為對照,調查夏稻冬麥輪作體系節水效益。結果顯示,夏稻冬麥全栽培期每公頃灌水量為15,913 m3,較慣行水稻-水稻連作25,482 m3灌水量節水9569 m3 ,節水達37.6%。小麥每公斤生產成本為14.9元,水稻平均生產成本為15.62元~19.75元。綜合全年兩期作,夏稻冬麥農家賺款為111,826元,加上小麥轉作每公頃45,000元補助,可達156,836元,較慣行水稻連作賺款增加24,911元,綜上可知,因應節省水資源與缺工問題下,省工節水夏稻冬麥輪作體系應可為推廣栽培之推薦選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