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材研究方面
生物資材研究方面
一、生物資材部分
1. 木黴菌 TCTr-668 生物農藥商品化製劑之研究: 開發木黴菌 TCTr-668 菌株作為微生物農藥,對於甘藍苗立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已齊備產品登記所需資料,即將辦理技術移轉授權業者。
2. 甲殼素合劑防治胡瓜白粉病之商品化研發與應用: 利用微生物發酵系統產製甲殼素合劑,對於洋香瓜及胡瓜白粉病的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已齊備生物農藥產品登記所需資料,即將辦理技術移轉授權業者。
3. 開發木黴菌 TCT568 及其應用於生物性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年 ) 。
4. 開發放線菌株 TCST9706 及應用於生物性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鷹輝有限公司 (105 年 ) 。
5. 開發微生物農藥用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 Tcba05 菌株及其量產技術,技術移轉授權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05 年 ) 。
6. 開發高肥效有機液肥之製作及在水稻栽培之應用方法,技術移轉授權惠農光明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105 年 ) 。
7. 開發芽孢桿菌株 TCB10007 及應用於生物性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花農實業有限公司 (105 年 ) 。
8. 開發杏鮑菇栽培介質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方世文先生 (105 年 ) 。
9. 開發木黴菌株 TCFO9768 及應用於生物性有機液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蘭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年 ) 。
10. 開發高效禽畜糞處理及肥料調製技術套組,技術移轉授權特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4 年 ) 。
11. 開發木黴菌株 TCT10166 及應用於生物性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德大生技有限公司 (104 年 ) 。
12. 開發新型牛糞堆肥介質製作方法,技術移轉田酪股份有限公司 (104 年續約 ) 。
13. 開發高肥效有機液肥之製作及在水稻栽培之應用方法,技術移轉授權甲宸生技股分有限公司 (104 年 ) 。
14. 開發有機高效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東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4 年 ) 。
15. 開發新型生物性蔗渣木屑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03 年 ) 。
16.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種 (TCB428) ,技術移轉授權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03 年 ) 。
17.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木黴菌種 (TCT103) ,技術移轉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03 年 ) 。
18. 開發木黴菌株 TCT111 及應用於生物性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研轉授權金新隆生技貿易有限公司 (103 年 ) 。
19. 開發稻草分解菌種複合式製劑製作及應用技術,技術移轉方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3 年 ) 。
20. 開發液化澱粉芽孢桿菌 TCB9722 及應用於生物性有機液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品富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3 年 ) 。
21.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木黴菌種 TCT301 ,技術移轉授權昔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3 年續約 ) 。
22. 開發水稻蛾類害蟲性費洛蒙管理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壽米屋企業有限公司 (103 年 ) 。
23. 開發放線菌株 TCST168 及應用生物性有機液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品富發企業有限公司 (102 年 ) 。
24.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枯草桿菌種 TCB9401 及其應用技術,技術移轉綠世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2 年 ) 。
25. 開發新型生物性高磷鉀有機液菌肥,技術移轉授權方圓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02 年 ) 。
26. 開發新型生物性廚餘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臺中市臺中地區農會 (102 年續約 ) 。
27.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木黴菌 TCF9409 及其培菌與應用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台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2 年 ) 。
28. 開發杏鮑菇栽培介質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方世文先生 (102 年續約 ) 。
29. 開發適用製作果菜渣堆肥分離菌株 TCST9801 及純化培育、應用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麥寮分公司 (101 年 ) 。
30. 開發有機高效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田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1 年 ) 。
31. 開發廢棄菇類栽培木屑堆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美加農產有限公司 (101 年 ) 。
32. 開發製作生物性堆肥之枯草桿菌種 (TCB9407) ,技術移轉授權品富發企業有限公司 (101 年 ) 。
33. 開發有機高效肥製作方法,技術移轉授權金新隆生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101 年 ) 。
二、農藝作物病蟲害部分
1. 小麥病蟲害調查及防治策略之研究 : 製作小麥病蟲害防治與栽培曆 1 式。收集及保存 15 株赤黴病菌株,建立赤黴病病菌之鑑定與毒素檢測技術。防治藥劑試驗結果,以 25% 克熱淨溶液 1,000 倍對於小麥赤黴病有最佳的防治效果, 24.9% 得克利水基乳劑 2,000 倍次之。
2.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之病原收集、鑑定與防治: 收集及保存 14 株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株。防治藥劑篩選結果,以 10% 鏈四環黴素可濕性粉劑 500 倍及 1000 倍、 80% 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 500 倍及 1000 倍等有較優異的抑制效果。
3. 水稻種原對瘤野螟抗性機制研究: 對瘤野螟感性的水稻種原有較短的葉長、較大的葉寬及較厚的葉片,而抗性種原有較長的葉長,較小的葉寬及較薄的葉片。瘤野螟幼蟲完成捲葉所需時間及寄主抗生性可能是影響水稻種原對瘤野螟抗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