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近年研究成果

首頁 > 近年研究成果 > 生物資材研究方面

生物資材研究方面

生物資材研究方面

 

  1. 農業副產品循環加值再利用以緩解生態環境負擔

    篩選微生物應用於稻草分解、生物性堆肥、廚餘堆肥及有機液肥等量產技術與製作方法,將稻桿、蔗渣、菇類剩餘物質、稻穀、米糠、粕類、及動物糞便等農業副產品,轉化為農業生產系統可循環再利用的養分源或雞舍墊料,達到減量與加值的效果。(1) 以稻草分解菌為例,可就地去化循環利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0.3~0.5%,每公頃增加氮28公斤、磷酐10公斤及氧化鉀63公斤,減少肥料施用量23%,每公頃減少1,230元成本投入,並可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有效降低稻草燃燒空汙、碳排及公共安全問題。(2) 以技轉予福壽公司生產大自然生技基肥產品為例,109年銷售總量為2,181公噸,循環再利用的蔗渣與菇類太空包約2,000公噸。
     
  2. 開發轉換土壤無效性磷為作物利用的微生物肥料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微生物肥料具優異的溶磷活性 (1,200微克/毫升/天),可將土壤中被固定之無效性磷轉變為有效性磷,讓作物吸收並提升吸收養分的有效性,應用於葉菜類與果菜類作物栽培,可提高產量10~15%。
     
  3. 緩解生物逆境開發微生物農藥及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開發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a05微生物農藥,可防治號稱作物癌症的菜豆萎凋病,降低60%的罹病率。技轉業者生產產品甫於110年5月上市,單月銷售金額已達26萬元整。本場研發團隊因該項成果應用獲得農委會107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菁英獎。淡紫菌TCTeb01菌株可感染荔枝椿象若蟲與成蟲,施用於荔枝椿象成蟲達80%致死率,本項技術榮獲111年第19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團隊;酵母菌於柑橘果實貯藏前進行處理,經56天貯藏後可降低60%病害罹病率。
     
  4. 園產品貯藏性病害資料建立與防治技術開發

    調查番石榴採收後病害及其低溫長程貯運之貯藏性病害種類與比例,篩選多種抑菌資材對番石榴貯藏性病害之防治效果,已建立番石榴採收後病害資料,並篩選出Natamycin之抑菌資材及其施用濃度,可於番石榴低溫長程貯運降低20%之罹病率。
     
  5. 耐候微生物菌株之功能性驗證平台之建立

    本場研發許多有益微生物,委由國立中興大學及農科院協助建立可緩解環境逆境之微生物功能性驗證平台,目前已成功建立四種驗證平台,分別為 (1)微生物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其中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 及Cyclodipeptides (CDPs) 檢測分析及耐鹽耐旱評估技術。(2) 微生物誘導作物相關耐逆境調控基金之篩選平台,分析微生物菌株對作物根系發育、篩選微生物提升作物環境逆境之關聯性核心調控基因,以及微生物對作物耐逆境轉錄基因體之分析。(3) 微生物生物膜之檢測(非生物表面與作物體)、生成量發酵配方調整之技術,目前已建立芽孢桿菌及鏈黴菌生物膜檢測技術及完成芽孢桿菌及鏈黴菌提升生物膜之通用配方。(4) 建立運用微生物緩解果樹低溫障礙之表型體篩選暨驗證平臺,目標為應用於菌株緩解木瓜低溫逆境障礙之篩選、功效驗證、劑型調製及施用技術調整等,加速微物製劑投入作物耐候性應用之時程。目前四個驗證平台共完成本場13株有益微生物之檢測。
     
  6. 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

    105年1月迄今,辦理研發成果技術移轉35件、授權金合計1仟705萬元整,包括產品理化性與安全性符合規格化生產的微生物肥料與微生物農藥。技術授權業者生產產品銷售全國各地,應用層面遍及農、畜、環保及家庭廚餘處理,對於相關農產業發展有積極貢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