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業務資訊

首頁 > 本場簡介 > 業務資訊 > 生物資材應用研究室
合照1
生物資材應用研究室
目標:
  • 開發本土性生物農藥 (天然素材、微生物製劑及生化製劑)、生物性肥料(微生物肥料類、有機質肥料類)及微生物菌種的多元應用。
  • 農業剩餘物質循環加值再利用技術開發。
  • 辦理生物資材研發成果應用、推廣與輔導、技術移轉及商品化。
  • 農藝作物(水稻、雜糧作物)病蟲害發生生態、管理技術開發及應用輔導。
人力配置:

4位研究人員(博士級2位,博士候選人2位)、2位約僱技術員、3位臨時人員、3位計畫助理。

儀器設備:

5公升微生物固態發酵設備1台、10 公升微生物液態發酵設備 1 台、 20 公升 1 對 2 微生物液態發酵設備 1 台、 200 公升試量產級微生物發酵設備 1 組、微生物培養箱 3 台、直立式蒸氣滅菌鍋 3 台、高效液相層析儀 1 台、光電比色計 1 台、光學顯微鏡 3 台、球磨均質機 1 台、電泳膠影像系統 1 台、桌上型菌種冷凍乾燥機 1 台、微生物菌落自動塗佈 / 偵測分析儀 1 台、連續式高速遠心分離機 1 台、高速離心機 1 台、-30℃低溫冷凍櫃1台、-80℃超低溫冷凍櫃1台等。

目前試驗項目:
  • 應用功能性微生物提升葉菜類作物對水分逆境的緩解能力。
  • 防治果樹病蟲害之新型微生物製劑研究。
  • 蟲生真菌TCTeb01量產關鍵技術及商品化評估。
  • 番石榴夏季高溫採收期田間預冷技術建立 – 非農藥資材的應用評估。
  • 酵母菌及類酵母菌對柑橘類儲藏性病害防治效果評估。
  • 植物源製劑對水稻重要害蟲防治效果評估。
  • 整合氣候預警模式與水稻重要疫病蟲害管理。
  • 農業剩餘資材開發均質化物料與土壤改良劑技術研發。
  • 友善資材在藍莓等其他經濟作物栽培與農業剩餘物質再利用之應用技術。
  •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 推動西部果樹作物友善生產環境之營造。
未來研究重點:
  • 持續篩選可協助葉菜類作物及果菜類作物調適水分逆境及溫度逆境之功能性微生物菌株,並建立施用方式、發酵量產技術、完成田間驗證試驗及商品化—微生物肥料或生物刺激素。
  • 開發土壤抑病介質與資材分解產品及土壤改良劑產品。
  • 持續研發可防治作物病害之新型微生物農藥,針對連續採收作物葉部與果實病害(白粉病/炭疽病)及根部病害(腐黴病與疫病)進行病害防治評估,並建立防治技術及儲架壽命評估,朝向商品化發展。針對已商品化微生物農藥持續推廣,並擴大其病害防治範圍。
  • 淡紫菌於荔枝椿象防治技術及商品化開發,強化與外部單位合作,進行劑型開發及應用對象圖譜評估,齊備淡紫菌微生物農藥登記要項 (含理化性試驗、田間試驗)。
  • 開發類酵母菌對果實貯藏性病害防治技術,建立類酵母菌發酵量產技術,提升二次代謝物對貯藏性病害防治功效。
重要研究成果:

重要研究產出

 

  1. 投入功能性微生物研發與產業應用,因應環境永續與農產品安全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包括:1.農業副產品循環加值再利用 (稻草分解、生物性堆肥、廚餘堆肥及有機液肥等) 以緩解生態環境負擔、2.緩解非生物逆境 (淹水與低溫等) 對作物的傷害、3.開發轉換土壤無效性磷為作物利用的微生物肥料、4.緩解生物逆境開發微生物農藥及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發應用成果榮獲110年第2屆國家農業科學獎環境永續類優選團隊。
  2. 有機暨友善環境耕作業務:負責本場有機農業及友善環境耕作業務,協助本場有機栽培園區於109年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 (有機轉型期),並取得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標章;經過3年有機轉型期的追蹤查驗,於112年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