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作與米質研究室
目標:
研發水稻新品種與改進栽培技術,提昇稻米產量、品質及降低生產成本。
強化稻米品質研究與開發食米加工產品技術,協助選育具優良米質及加工適性佳的品種,開發具多元及加工特性產品。
開發稻米具多樣化用途,研發稻米具機能性保健或保養化妝品潛力等用途。
人力配置:
3位研究人員(博士級1位、碩士級1位、學士級1位)、2名技工、1名約僱技術員、10名臨時人員。
儀器設備:
兩行式水稻聯合收穫機2台、插秧機1台、碾米機4台、碎米選別機1台、容重計1台、水分測定計2台、磨粉機1台、種子計數器1台、白度計1台、食品物性分析儀1台、米飯張壓力測定儀1台、米飯食味鑑定團1台(包括新鮮度計、熟飯食味計、硬度黏度計)、味度儀1台、直鏈澱粉自動化學分析儀1台、快速糊液黏度測定儀1台、食味分析儀1台、近紅外光自動分析儀1台。
目前試驗項目:
水稻良質米栽培、育種及米質研究。
優質硬秈稻米育種、安全生產及最適米原料配方之研發。
因應氣候變遷之水稻抗白葉枯病新品系篩選。
臺中地區水稻栽培技術改進 ( 適合直播品種篩選、優良肥培管理等 )。
未來研究重點:
- 多元化利用之水稻育種
- 因應氣候變遷之水稻栽培技術
- 健康營養導向之水稻品質研究
重要研究成果:
水稻品種育成
- 2018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 198 號 ’。
- 2016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 197 號 ’。
- 2012 年育成水稻‘ 台中糯 196 號 ’。
- 2012 年育成水稻‘ 台中 195 號 ’。
- 2009 年育成水稻‘ 台中 194 號 ’並取得品種權。
- 2008 年育成水稻‘ 台中 193 號 ’。
- 2007 年育成水稻‘ 台中 192 號 ’。
- 2006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糯 2 號 ’。
- 2003 年育成水稻‘ 台中 191 號 ’。
- 1995 年育成水稻‘ 台稉糯 5 號 ’。
- 1993 年育成水稻‘ 台稉 9 號 ’。
- 1984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 17 號 ’。
- 1984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糯 1 號 ’。
- 1979 年育成水稻‘ 台中秈 10 號 ’。
- 1949 年育成水稻‘ 台中在來 1 號 ’。
- 1936 年育成水稻‘ 台中 65 號 ’。
栽培技術改良
- 每年負責國內各試驗場所之水稻種原、新品種(系)之米質檢定年約1,000個樣品,協助選育優質水稻品種。
- 2019年建立水稻直播稻種鐵粉披衣與田間管理技術,透過該技術可紓解秧苗供不應求的問題,節約育苗所需的人力及資源,且可使栽培期更具彈性。
- 2015年建立適合製作米粉絲與碗粿之米原料優質生產技術,透過高純度米原料之繁殖技術、合理化肥培管理及田間病蟲害管理等技術連結,結合米原料契作與米食「加工」產業,建構由田間至餐桌之優質安全生產體系。
- 2012年建立水稻台中194號優質稻米生產技術,到田間生產至白米銷售的一條龍產銷體系之建構,並以「馥」及「馫」品牌行銷市場。
- 2009年建立糠油潤膚皂製作技術,研發具自然環保的手工皂,目前已成為地區農會長銷產品。
![]() |
![]() |
![]() |
▲ 水稻'台中秈197號' | ▲ 水稻'台中糯196號' | ▲ 水稻'台中195號' |
![]() |
![]() |
![]() |
▲ 水稻'台中194號' | ▲ 水稻'台中192號' | ▲ 水稻'台中191號' |
![]() |
![]() |
![]() |
▲ 水稻'台稉9號' | ▲ 水稻'台中秈糯2號 ' | ▲ 水稻'台稉糯5號' |
![]() |
![]() |
![]() |
▲ 水稻'台中秈糯1號' | ▲ 水稻'台中秈17號' | ▲ 水稻'台中秈10號' |
![]() |
![]() |
|
▲ 水稻'台中在來1號' | ▲ 水稻'台中65號' |
▲ 多元化糠油潤膚皂,已成為地區農會熱門商品
▲ 台中194號為香米品種,其商品「馥」廣受消費者喜愛
▲ 連結優良田間栽培與加工製程,將米粉絲安全生產技術提供業者採用,使消費者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