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研究彙報第19期-1988年06月出刊

首頁 > 出版刊物 > 研究彙報 > 研究彙報第19期-1988年06月出刊 > 19-6 台中三號高粱黍蚜之防治適期

19-6 台中三號高粱黍蚜之防治適期

研究彙報第十九期 , Page 35-44 ,出版時間:1988-6, 詳細內容

 

台中三號高粱黍蚜之防治適期

作者:方敏男 章加寶 黃蘚

 

摘  要

  黍 蚜 (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 為 高 粱 重 要 害 蟲 之 一 , 常 於 高 粱 孕 穗 期 至 乳 熟 期 大 量 發 生 , 對 於 高 粱 之 生 育 、 產 量 及 品 質 影 響 至 鉅 。 根 據 台 中 三 號 高 粱 不 同 生 育 期 黍 蚜 族 群 發 生 消 長 調 查 結 果 , 春 作 第 一 次 出 現 高 峰 之 時 期 為 播 種 後 65~80 天 , 秋 作 第 一 次 出 現 高 峰 之 時 期 為 播 種 後 45~60 天 , 春 作 比 秋 作 約 晚 20 天 左 右 ; 至 於 出 現 高 峰 之 次 數 , 春 作 及 秋 作 各 有 二 次 ,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根 據 不 同 施 藥 間 隔 及 次 數 防 治 黍 蚜 試 驗 結 果 , 產 量 以 於 播 種 後 40 天 至 80 天 每 隔 10 天 施 藥 一 次 共 五 次 最 高 , 比 對 照 增 產 31% , 但 收 益 以 於 播 種 後 50 及 80 天 各 施 藥 一 次 共 二 次 最 高 , 比 對 照 不 施 藥 處 理 增 收 益 13% 。 為 節 省 施 藥 工 資 及 減 少 用 藥 量 與 次 數 , 建 議 於 播 種 後 50~60 天 及 80~90 天 , 當 黍 蚜 族 群 密 度 達 平 均 每 株 50 隻 左 右 時 為 防 治 適 期 。

The Control Timing of Sorghum Aphid on Grain Sorghum Taichung 3

M. N. Fang, C. P. Chang and H. Huang

Summary

  Sorghum aphid is one of the most insect pests of grain sorghum. it always occurs severely from the booting to milky stage and has the effect to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grain sorghu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irst peak of aphids population appeared from 65th to 80th day after sowing in spring crop. while from 45th to 60th for fall crop, and it has 20 days delay for spring crop versus fall crop.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interval of ap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time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31% was obtained than that of chec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10 days interval from the 40th to 80th day after seeding, while the benefit of 13% was obtained than that of check for one application of the 50th and 80th day, respectively. For the reduction of labor, insecticide dosage and application times, we suggest that the control timing was at the population of 50 aphids/plant from the 50th to 60th day and 80th to 90th day after see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