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彙報第36期-1992年09月出刊
36-3 番茄斑潛蠅(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在豌豆上之族群變動與防治試驗
研究彙報第三十六期,Page 17-28,出版時間:1992-9, 詳細內容
番茄斑潛蠅( 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在豌豆上之族群變動與防治試驗
作者:方敏男
摘 要
番 茄 斑 潛 蠅 (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 對 豌 豆 之 危 害 始 見 於 播 種 後 20 ~ 30 天 。 其 族 群 密 度 隨 植 株 成 長 而 逐 漸 升 高 , 危 害 益 趨 嚴 重 。 在 發 生 盛 期 豌 豆 之 被 害 株 率 可 達 100% , 被 害 葉 率 達 34% 。 在 畦 面 覆 蓋 黑 色 塑 膠 布 、 稻 草 及 不 覆 蓋 之 豌 豆 田 , 使 用 黃 色 粘 板 誘 捕 番 茄 斑 潛 蠅 成 蟲 分 別 為 50.5 、 195.4 及 218.1 隻/片/週 , 前 者 與 後 者 有 顯 著 差 異 , 但 在 植 株 上 幼 蟲 族 群 密 度 三 者 間 差 異 不 顯 著 。 比 較 不 同 顏 色 粘 板 及 水 盤 於 距 地 面 0 、 50 、 100 及 150 cm 等 4 種 不 同 高 度 誘 捕 成 蟲 之 效 果 , 均 以 距 地 面 0 cm 之 黃 色 粘 板 及 水 盤 之 誘 捕 蟲 數 為 最 多 , 與 其 他 三 種 不 同 高 度 之 誘 捕 蟲 數 有 顯 著 差 異 。 在 比 較 不 同 顏 色 水 盤 使 用 不 同 溶 液 對 成 蟲 之 誘 捕 效 果 , 顯 示 以 黃 色 水 盤 裝 水 1,600ml 加 洗 潔 精 4 ml 之 誘 捕 效 果 最 佳 , 與 其 他 處 理 比 較 呈 顯 著 差 異 , 對 於 雌 蟲 的 誘 捕 蟲 數 約 為 雄 蟲 的 3 ~ 4 倍 。 藥 劑 防 治 以 75% 賽 滅 淨 (Cyromazine) W.P. 6,000 倍 之 防 治 率 平 均 達 90% 最 佳 , 單 獨 使 用 黃 色 粘 板 、 水 盤 或 塑 膠 布 對 斑 潛 蠅 之 防 治 率 均 在 60% 以 下 , 但 與 藥 劑 配 合 使 用 , 則 可 進 一 步 減 少 番 茄 斑 潛 蠅 之 危 害 。
關鍵字:番茄斑潛蠅、族群變動、防治、豌豆。
Population Fluctuation and Control of 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 on Pea
Min-Nan Fang
Summary
Pea plants were usually attacked by tomato leafminer (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 since 20 to 30 days after sow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pest and their damage on plant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lant development. The rate of infested plant and damaged leaf could reach 100% and 34%, respectively at population peak of the insects on the varieties of Taichung 11, 12 and 13. The average number of L. bryoniae adults attracted by a yellow sticky card in the pea field mulched with black plastic film, rice straw and non-mulching plots were 50.5, 195.4 and 281.1 per week,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larvae population density in pea plants among three mulching treatments. The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yellow water pans placed on the ground level attracted a significant higher number of adults than those placed higher than the crop. When water pan trap was used, adding 4 cc detergent in 1,600 cc water in a trap could catch more adults than other treatment. The female adults attracted by the yellow water-pan trap was 3 to 4 times higher than male adults. Among the chemicals tested, 75% Cyromazine W.P. 6,000X showed the best control of the pest, rate of control reached as high as 90%. Using yellow sticky cards, yellow water pan trap or plastic film alone for control of L. bryoniae was far beyond satisfactory, but when they were used integrated with chemicals in a wide area could reduce the damage of the leafminers .
Key words:Liriomyza bryonia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ontrol, Pisum sativ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