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稻田轉作宿根高粱栽培技術之改良
研究彙報第三十一期 , Page 13-21 ,出版時間:1991-6, 詳細內容
稻田轉作宿根高粱栽培技術之改良
作者:曾勝雄
摘 要
為 提 高 稻 田 轉 作 宿 根 高 粱 之 單 位 面 積 產 量 , 於 民 國 76 年 春 作 種 植 雜 交 品 種 臺 中 5 號 , 收 穫 後 繼 行 宿 根 栽 培 , 探 討 切 莖 時 間 、 切 莖 高 度 、 留 芽 數 多 寡 及 氮 肥 施 用 方 法 對 其 農 藝 與 產 量 性 狀 的 影 響 。 經 由 試 驗 結 果 得 知 , 宿 根 高 粱 之 切 莖 時 間 以 收 穫 春 作 後 2 ~ 12 日 為 宜 , 延 遲 切 莖 除 延 長 作 物 在 本 田 時 間 外 , 亦 因 生 育 後 期 之 低 溫 而 使 產 量 降 低 。 切 莖 高 度 以 接 近 土 表 最 為 適 當 , 並 可 於 切 莖 後 10 日 以 中 耕 機 進 行 約 10 cm 深 度 之 培 土 作 業 , 有 利 植 株 生 長 及 提 高 產 量 。 栽 培 宿 根 高 粱 時 , 半 量 氮 肥 可 於 切 莖 前 一 日 用 為 基 肥 , 其 餘 半 量 於 切 莖 後 20 及 40 日 平 均 用 為 追 肥 , 另 一 種 施 肥 方 法 為 切 莖 後 10 及 40 日 各 施 用 半 量 氮 肥 , 唯 前 者 較 能 兼 顧 植 株 初 期 生 長 及 幼 穗 發 育 , 應 有 助 於 產 量 表 現 。
關鍵字:高粱、宿根栽培、稻田轉作、產量。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Practices for Ratoon Sorghum in the Paddy-Converted Dryland
Sheng-Hsiung Tseng
Summa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1987 to study the techniques of ratoon tiller treatment and N fertil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ratoon sorghum cultivated after harvest of the spring or main crop.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time of cutting the stubble was 2 to 12 days after havest of the spring crop. Delayed cutting resulted in extended occupation of crop in the field and yield reduction due to low temperature during the grain-filling period. The height of cutting the stubble should be low or close to the ground level. Tillage at 10 days after stubble cutting to cover the ridge with 10-cm soil wa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ratoon sorghum. For the method of N fertilization, 50% of fertilizer as basal application could be applied at 1 day before stubble cutting, and 25% each could be top-dressed at 20 and 40 days after stubble cutting. An alternative was to apply 50% each of N fertilizer at 10 and 40 days after stubble cutting. However, the former method was recommended as it provided N for both early vegetative growth and panicle development of the ratoon sorghum.
Key words:sorghum, cultural practices of ratoon, paddy-converted dryland,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