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枇杷灰斑病之發生消長及防治試驗
研究彙報第三十期 , Page 43-51 ,出版時間:1991-3, 詳細內容
枇杷灰斑病之發生消長及防治試驗
作者:劉添丁 黃秀華 楊麗珠
摘 要
枇 杷 灰 斑 病 由 Pestalotia erlobtryicola 病 原 菌 所 引 起 , 灰 斑 病 菌 為 害 幼 芽 、 嫩 葉 、 老 葉 、 枝 條 、 花 蕊 、 果 實 等 部 位 。 經 年 田 間 調 查 灰 斑 病 發 生 發 現 , 本 病 一 年 皆 會 發 生 以 每 年 的 六 月 至 十 月 中 旬 為 發 病 盛 期 , 十 月 以 後 隨 著 溫 度 降 低 而 發 病 漸 減 。 本 病 原 菌 適 合 發 芽 及 生 長 的 溫 度 為 20 ~ 28℃ , 以 24℃ 為 最 適 合 的 溫 度 ; 可 用 達 克 寧 可 濕 性 粉 劑 及 益 發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防 治 本 病 。
關鍵字:枇杷、灰斑病、消長防治。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Loquat Gray Spot
T. C. Liu, S. H. Huang and L. J. Yang
Summary
The loquat gray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estalotia eriobtryicola in Taiwan. The pathogens could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 bud, stem, flower and frui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pathogen germination and hyphal growth was found to be 20-28℃. The occurrence of gray spot in loquat was found to be most serious during the period of June to October in Taiwan. This diseas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spraying chlorothalonil and carbendazim-mepronil.
Key words:Loquat, gray spot, occurrence,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