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研究彙報第11期-1985年12月出刊

首頁 > 出版刊物 > 研究彙報 > 研究彙報第11期-1985年12月出刊 > 11-2 胚芽米之規格研訂及品種間之變異

11-2 胚芽米之規格研訂及品種間之變異

研究彙報第十一期 , Page 17-24 ,出版時間:1985-12, 詳細內容

           

胚芽米之規格研訂及品種間之變異

作者:宋勳 洪梅珠

                

摘  要

  本 試 驗 主 要 目 的 在 尋 求 適 合 碾 製 胚 芽 米 之 品 種 , 及 在 台 灣 目 前 之 生 產 技 術 與 設 備 下 , 研 討 國 內 合 理 之 胚 芽 米 規 格 。 由 試 驗 獲 悉 ; 碾 製 胚 芽 米 時 , 品 種 間 之 含 胚 芽 率 呈 顯 著 差 異 , 其 中 以 豐 錦 最 好 , 其 次 為 台 農 67 號 和 台 中 189 號 , 但 是 秈 稻 品 種 皆 不 適 合 碾 製 胚 芽 米 。 一 般 粒 形 愈 短 、 愈 寬 且 厚 之 品 種 較 適 合 碾 製 胚 芽 米 。 由 試 驗 結 果 建 議 , 國 內 胚 芽 米 標 準 規 格 應 定 為 含 胚 芽 率 在 70% 以 上 , 碾 白 度 至 少 應 比 原 料 糙 米 提 高 8 度 為 宜 。

Studies on the Genotype Varia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for Embryonic Rice

S. Song and M. C. Hong

Summary

  The purpose of present studies is to set up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mbryonic rice and also to screen the suitable varieties for the embryonic rice process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arieties for 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embryo of milling rice. Toyonisiki is the best one for embryonic rice processing, and Tainung 67 and Taichung 189 follow after. Indica varieties are reversely. Generally, a variety with more short, wide and thick grain is more suitable for embryonic rice processing. It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mbryonic rice should have more eight degrees of milling whiteness than its brown rice and at least 70% of embryo left in the milling ric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