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54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54期 > 54-4 有機葉菜類標準生產模式之建立

54-4 有機葉菜類標準生產模式之建立

有機葉菜類標準生產模式之建立

 

文圖/ 蔡宜峰、戴振洋

 

   有機農業經營的基本原理是設法讓土壤及作物本來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以生產安全而又有生命力的農產品。所以在有機農業經營理念之下,不僅可以維護農業生 產環境,確保農業永續經營,且可生產健康安全之農產品供消費者享用。目前有機農產品日益受到消費者重視,在2004年台灣地區通過驗證之有機農田面積約 1,246公頃,其中有機蔬菜栽培面積約為231.8公頃,僅次於有機水稻743.7公頃,顯然有機蔬菜是較具消費潛力的有機農產品種類之一。本文擬加以 探討並建立台灣地區栽種有機葉菜類生產履歷模式,其中包括有機農場(園)準備、生產輪作制度、栽培品種、病蟲害防治、雜草控制、土壤肥力管理、採收後處理、包裝行銷等多方面基本原則,亦即建置田間標準作業管理基本模式,以供日後研究與應用之參考。

一、有機葉菜類農場(園)設置與準備原則

1.取得合格驗證資格

   為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建立及落實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農委會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27條第2項條文:「為提升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品質,維護消費者權 益,中央主管機關得推動相關產品之證明標章驗(認)證制度。前項農產品、農產加工品之證明標章驗(認)證相關作業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研訂「有機 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資格審查作業程序」及「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等規定各乙種,並於92年9月15日發布實施,以為有機農 業推動工作之依據 (1) 。另「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畜產」亦並於同年10月31日發布實施,作為有機畜產品之生產依循 (1) 。因此有機葉菜類生產模式即必須遵循農委會制訂之「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規定,且生產有機葉菜類之農場園亦需經由農委會審查通過的有機驗證機構予以驗證合格。

    

農場準備:休耕及浸水作業農場準備:休耕及浸水作業

       

2.選擇適宜環境與改善

  依據農委會92年9月15日發布實施之「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規定,有機農場(園)的生產環境條件應包括:

 (1)農地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所規定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2)農地應有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帶等措施,以避免有機栽培作物受到污染。

 (3)灌溉水質及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應符合本規範訂定之標準(表一)。如有特殊情形,得檢附相關資料,送輔導小組審議調整之。

 (4)農地應施行良好之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措施,確保水土資源之永續利用。

表一、有機農業灌溉水質、土壤及有機質肥料之重金屬容許量標準

重金屬項目

灌溉水質 (mg/l)

土壤 (mg/kg)

有機質肥料 (mg/kg)

1.0

15

50

0.01

0.39

5

0.1

10

150

0.2

20

100

0.005

0.39

2

0.5

10

25

0.1

15

150

2.0

25

800

酸鹼度

6.0 ~ 9.0 (pH)

電導度

750 (μmho/cm,25℃)

註1:土壤砷及汞為全量,其餘為0.1N HCl抽出量。
註2:依據農委會92年9月15日發布實施「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

二、有機葉菜類生產技術原則

1.適宜的栽培品種

  適時 適地是有機葉菜類農場(園)選擇栽種蔬菜品種的最高指導原則。目前台灣地區生產的蔬菜已超過100種,廣為生產的大宗蔬菜亦約有30~50種,在推廣的新 育成葉菜類品種中,有抗白粉病的葉用豌豆台中15號、抗白銹病的莧菜台農1、2、3號等。所以選擇適當的抗(耐)病蟲作物品種亦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之一,惟 應絕對避免使用到經過基因改造的作物品種。

          

種苗準備作業:直播法及育苗法種苗準備作業:直播法及育苗法

          

2.建立輪作制度

  一般 在同一田區連續栽種同一種類的作物,常會產生所謂的連作障礙,包括引起特定的病蟲害、根系分泌自毒或他毒物質、養分吸收不平衡等不良問題。要避免產生連作 障礙,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實施輪作,而要建立適宜的輪作制度,所必須考量的要點包括選擇適時適地的品種、利用病蟲害相生相剋的特性、維持土壤養分的平衡、利 用前後期作物的生長特性等。

3.防治病蟲害方法

   病蟲害儘量鼓勵採行栽培防治、生物防治及天然資材防治等,以避免傷害土壤、水資源及農業生態環境。由於有機葉菜田間栽種所需日期頗短,因此在病蟲害防治 方法上,應以環境清園及事先預防為優先,主要防治策略包括有:(1)選擇及種植抗病品種。(2)必須加強田間種植前及收穫後之清園等田間衛生工作。(3) 整地時加強翻犁及浸水。(4)切忌連作。(5)慎選綠肥作物。(6)以溫室或簡易溫網室設施栽培阻隔大型昆蟲之入侵。(7)利用昆蟲對其顏色偏好之特性, 善加利用誘殺粘紙板。(8)適當利用性費洛蒙、配合燈光之誘集,可大量降低害蟲族群之增長。(9)利用天敵。(10)適當利用生物性農藥。

           

栽培管理:蔬苗及人工除草

           

4. 雜草控制方法

  有機葉菜田間栽種所需日期頗短,有機葉菜類農場(園)所能選擇的除草方式亦應以耕耘除草、栽培除草、輪作除草及人工除草等方式為主。不過在有機葉菜類農場(園)的除草原則絕對不是精耕除草,完全消除掉雜草,而是儘量抑制雜草,避免影響到蔬菜的生長為基本原則。

5.適當的土壤及肥料管理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肥料和農藥之生產方式,為提高有機農作物栽培之可行性,其生產方式有賴於充分利用各種作物殘株、禽畜廢棄物、綠肥植物、油粕類及農場內外其他各種未受污染之有機廢棄物,各富含養分之礦石等製成堆肥,以改善地力,同時供應作物所需養分。

(1)適當的土壤管理策略。(2)合理的施用有機質肥料。(3)適當使用有益微生物肥料。

      

土壤改良及施用堆肥土壤改良及施用堆肥

       

三、有機葉菜類採收後處理原則

  有機葉菜類採收後處理方面,亦應秉持相關規範精神,共同維護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形象,建立消費者的信心與購買意願,如此才能讓有機農業在台灣地區落地生根,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1.品管檢驗

  在採收期來臨前,生產農友則必須針對農產品品質加以目視檢查,主要查驗有機葉菜類外觀等級及是否含有病蟲卵等,凡不符合商品品質標準之產品,亦不宜採收上市。另如能適當配合農政單位或有機驗證協會之採樣檢驗工作,目前每年約至少有一次的檢驗頻率,則更能做好品質管制。

2.包裝行銷

  從田 間採收開始,採收器具、裝填或包裝容器、運輸機具、工人清潔習慣、環境衛生等,都關係到品質的關鍵之一。另實施預冷、篩選、包裝、冷藏(包括出貨前儲藏、 運輸及販賣過程)等必要步驟,都要注重品質的保持與穩定。依規定每一交易單位或散裝之有機農產品,均應標示:有機農產品名稱、生產者姓名、地址、連絡電 話、驗證機構之名稱、地址及連絡電話。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張貼有機農產品驗證標章,這樣才是合格的有機農產品。

      

調製包裝:冷藏保鮮調製包裝:冷藏保鮮

         

3.消費者服務機制

  有機 農產品基於產品特性、品質要求及生產技術,形成具有特殊性或選擇性的產品,亦形成了市場區隔與特定的消費群。由於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及風險頗高,所以消 費者願意接受及購買售價較高的有機農產品,其關心強度前五位依序為價格、安全、真假、新鮮、營養。顯然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除了在意價格以外,有機農產品的 品質(安全、真假、新鮮、營養)是最在意的項目。因此有機農友(場)應該在相關品質嚴格把關外,對於消費者的服務工作亦應該付於更多的用心,以讓消費者更 安心、更具信心。

           

消費者服務機制 消費者服務機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