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53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53期 > 53-4 如何提高薏苡產量、品質及安全

53-4 如何提高薏苡產量、品質及安全

如何提高薏苡產量、品質及安全

  

文圖/ 曾勝雄、陳世芳、黃秀華、邱禮弘、黃穎捷

 

前言

   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籽實脫殼後的種仁俗稱紅薏仁(糙薏仁);糙薏仁經碾白除去麩皮後即為俗稱薏仁。自古以來不僅供作食用,亦為藥 膳或食物療法中之重要材料,在中國和日本的民間療法中,薏仁被認為具有健胃、除濕、利尿、美白、消炎和抗腫瘤之功效。近年來之研究認為薏仁可能具有抗腫 瘤、調節免疫力、消炎、鎮痛、降血脂及降血糖等功效。現在研究指出其有效成分可能為薏仁酯(coixenolid)、薏苡素(coixol)、水溶性多醣 (coixans)、酚醛類、酚酸類及抗氧化類黃酮等具特殊生理機能之二次代謝產物。其耐濕性強且可利用栽培水稻之機械進行一貫作業,業經本場將它推薦為 稻田轉作作物,並輔導農會及合作社開發多種保健產品。

   草屯地區春作栽培薏苡以往均採用旱田栽培,由於四周均種植水稻,田間排水不良,薏苡發芽及初期生長不良,雜草叢生,加上生殖生長中後期遭遇梅雨危害導致 發生嚴重葉枯病,其平均每公頃產量均在1,800公斤以下,本場為改進此缺點,於92及93在輔導草屯鎮中原里農友採用移植栽培,由於成效良好,94年輔 導草屯鎮農會在中原里成立薏苡產銷班第3班,面積11.8公頃,班員13人。春、秋作均採用薏苡生產履歷制度生產優質安全、品質穩定、無農藥殘留及黃麴毒 素污染之虞的紅薏仁(糙薏仁),供為小包裝販售或供為加工原料以生產優質安全薏仁保健產品。

遭遇問題及改進措施

   春作薏苡採用移植栽培,農友不諳薏苡生理習性仍採水稻栽培方式,祇注重前期施肥,導致株高較高。5月中旬以後進入梅雨期,由於高溫、多濕發生嚴重葉枯 病,農民疏於防治且後期沒有施用穗肥,導致薏苡結實率及千粒重大幅下降,因此每公頃平均產量祇達2,060公斤,其淨收益遠低於水稻,部分農友恢復種稻, 因而秋作薏苡栽培面積祇剩7.3公頃。為提高薏苡單位面積產量,針對春作之缺點加強薏苡生育後期穗肥之施用及病蟲害防治,使得示範區薏苡結實纍纍且籽實烏 黑亮麗,每公頃平均產量提高到2,750公斤,比春作增加33.5﹪。

   為降低薏苡生產成本,春作薏苡採用宿根栽培,利用秋作收穫後之薏苡殘株於1月上旬進行切莖,並採用薏苡良好作業規範(包括栽培管理作業曆、施肥作業標準 及病蟲害防治曆)進行栽培管理,並隨時紀錄各項作業紀錄,經過4個多月之努力,目前薏苡已進入黃熟期,生育甚佳,將於5月下旬陸續收刈,預估每公頃平均產 量可達3,000公斤。

  

表一、薏苡栽培管理作業曆

  

表2、施肥方法

一、目的:為提升薏苡產量及品質,並避免施肥不當造成環境污染,特制定本標準。

二、適用範圍:本標準適用於草屯鎮及大雅鄉農會薏苡產銷班之薏苡施肥作業。

三、使用資材:硫酸錏、複合肥料 1 號、 5 號、 39 號、 43 號、過磷酸鈣、氯化鉀(見作業方法)。

表二、施肥方法

表三、薏苡病蟲害防治曆  

            

結語

   為解決草屯地區春作薏苡栽培所遭遇之初期低溫及後期之梅雨危害,導致薏苡單位面積產量偏低之難題,本場將薏苡栽培模式修改為秋作採用移植栽培(於八月下 旬插植),春作採用宿根栽培(1月上旬切莖),此種耕作制度之薏苡產量,秋作每公頃產量可達2,750公斤,春作可達3,000公斤,全年合計5,750 公斤,每公斤45元,每公頃年粗收益可達258,750元,扣除年生產成本130,000元後之年淨收益為128,750元,若加上稻田轉作補貼 44,000元(22,000元×2期作),每公頃年收益高達172,750元,比水稻之年淨收益(80,000元)增加95,750元,其?收率高達 115.9﹪。

  薏苡採用良好農業規範(良好栽培管理作業曆、施肥作業標準及病蟲害防治曆)推行薏苡產銷履歷制度,使薏苡從種植到加工產品所有產銷資訊能公開透明化及可追溯的一貫化安心保證,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全、吃得安心並吃出健康。

薏苡秧苗可摺疊,以利運輸

薏苡秧苗可摺疊,以利運輸

利用水稻插秧機進行薏苡移植

利用水稻插秧機進行薏苡移植

 利用水稻聯合收獲機進行薏苡收獲工作  

利用水稻聯合收獲機進行薏苡收獲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