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43期

43-7 羅馬甘菊

羅馬甘菊

文圖/郭孚燿

學名: Chamaemelum nobile (L.) Ael. Syn. Anthemis nobilis L.

中名:羅馬甘菊、春黃菊

英名: Roman chamomile, English chamomile

 

羅馬甘菊

  

和名: 

  羅馬甘菊為菊科擬母菊屬,原產地中海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原產地為葡萄牙、法國及阿爾及利亞。含有特別價值精油的藥用植物,花序的釀造物,可做為消化器疾患或毛髮、頭皮的治療用,民間療法做為鎮靜劑或抗痙 劑發汗劑使。精油主要做為化粧品或香水工業上應用。也可做為觀賞用種植。主要生產國為比利時、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

  從伸長的根莖發生多數攀爬的匍匐莖,每節均產生發達的腋生根莖,莖為多數分枝,不單以一枝出現,莖上有棉毛狀,長約 20~40 公分葉為兩葉互生成纖維狀分開,葉色呈灰色~綠色。花為較德國甘菊稍大,為白色毛狀和黃色箇狀花所形成頂生頭狀花序,直徑約 1~3 公 分,果實為具三稜,銀灰色蒴果。精油含在花序上所有可見軟毛的腺體中,羅馬甘菊全草具強芳香味,僅花沒有香氣,這一點與德國甘菊不同。從新鮮植物體抽出的 精油為淡青色,數目內由綠色轉變成褐色,由軟燥植物體所抽出的精油為黃褐色,精油具強芳香及辛辣味主要成分為醇類,當歸酸 ( 歐白芷酸 angelica acid) ,丁酯當歸酸 (butylester angelica acid) ,異丁酸酯 (isobnty acid ester) ,花藥黃質、環氧玉米黃質 (anthemol) 及其酯類和母菊薁 (Chamazulene) 等。乾燥花序中含 0.6~1.0%( 有時可達 1.5%) ,而開花植物中含 0.2~0.3% 的精油。精油中其他苦味為膽鹼 (choline) ,洋芹鹼、芹菜鹼 (apiin) 、肌醇 (inositol) 及檞皮酮 ( 檞黃素、櫟精 quercetin) 等成份,同時含有糖。

  羅馬甘菊對霜的感受性極低,晚霜常造成植物體的傷害在非常寒冷的冬天少有不凍結的。適度於任何土壤生良,但最宜富含有機質、稍堅硬而濕潤的土壤,最佳 pH 值為 7.0 根部發育其吸肥大期需多,尤其在 5~6 月出莖期需水量最高,每約需 2~3 次充分灌水,以確保其吸收量。

  羅馬甘菊在同一地可以連續種植 3~4 年,基肥為例磷肥每公頃 100~140Kg 磷酸及同量的鉀肥和每公頃 60~70 公斤氮素秋季時深耕施肥。

  羅馬甘菊可以根莖分株繁殖或用扦插繁殖,分析繁殖所得列個體數少約 2~3 蓮座株,種植從新發育後長出 2~4 公分的枝條。

  羅馬甘菊通常 6~8 月時持續開花,供做藥用的花在乾燥氣候滿開時採收最佳,開花期長可持續收穫數目。收穫後的花儘量盡速攤開自然乾燥或在 35~40 ℃的條件乾燥機下人工乾燥。新鮮的花經 1~2 小時變褐色具黴臭味便不能使用。為了抽取精油最好在晴天滿開時採收乾燥,精油含量於乾燥中增加。一般收穫量一年生者約為藥用花每公頃 200~250 公斤,新鮮植物體每公頃 4~6 噸,精油量每公頃約 3~5 公斤。收穫盛期藥用花約每公頃 400~600 公斤,新鮮植物體 10~12 噸,精油含量 6~10 公斤。

使用時注意事項

  甘菊花因含有花粉,因此飲用甘菊花茶時,可能引起皮膚炎或過敏反應對豬草等菊科植物敏感的人飲用甘菊茶時需時特別注意。

  甘菊類中羅馬甘菊的變種有奶油色重瓣花 (Double flowered chamomile, Chamamelum nobile "Flore pleno") ;或花附著覆蓋地面形成多年生的草地甘菊 (Lawn chamomile, Chamaemelum nobile "Treneague") 及多年生黃色花染色用的染料甘菊 (Dyer's Chamomile, Anthemis tintoria) 等多種。

  

羅馬甘菊  甘菊布丁  甘菊花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