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30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30期 > 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診斷服務成效

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診斷服務成效

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診斷服務成效

  

文/陳榮五

  

   台灣之農業經營屬小農制,單位農戶之經營面積在1.1公頃左右,由於規模太小,生產成本過高,農場經營經濟效率不高。因之,唯有整合現有的農民組織,擴 大農業的經營規模,使小農戶有大農場的經濟效益,來提高資源利用率且降低產銷成本、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之外,尚可使目前農業資源的投入發揮整體效果, 不致因分散力量或重複,使其成為台灣農業產銷經營的主體。就在這個政策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八十一年十月起,開始推動「農業產銷經營組織整合登記及輔 導」首先納入的是蔬菜、花卉及果樹產業;之後再陸續加入肉雞、蛋雞、毛豬、特用作物、稻米、雜糧、菇類、鴨、鵝、乳牛、羊、養蜂、水產養殖、觀光果園等產 業。至民國八十六年底全台約有6783班完成整合登記,本場轄區目前已完成整合登記1729班,佔全台比率25.5%。

   由農業產銷班之整合登記作業施行以來,發現各種型態的農業組織再整合轉化的產銷班,卻仍留有原來架構及功能且在班組織中易形成個人主義,造成班務推動不 易;而班員異動頻繁及班經費會計管理普遍未能依會計原則分類及記帳,因此無法進行財務分析以瞭解班之企業化營運方向,因此,未來應再加強產銷班的組織運作 及輔導訓練,藉以提供產銷班正確方向之引導,並進一步地引進工商業之企業化經營手法,以提昇農業競爭力。

   為此,農委會從民國八十六年時,再提出推動「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培訓計畫」,預定分四期培育100名之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以進行農業經營診斷教學 及輔導工作。本計畫第一階段先從農委會中部辦公室及所屬各試驗改良場所當中甄選具有三年以上農業推廣輔導經驗之人員,並具大專以上學歷者,進行300小時 之研修,研修階段著重案例分析、討論及研討並進行筆試、繳交心得報告以測試評估研修成果。研修合格者,再採分組方式選擇診斷點,由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協同 診斷輔導,經完成九個月診斷實習輔導並提出診斷報告再經審查合格後,由中國生產力中心頒發顧問專家結業證書,自此之後,合格的顧問專家尚需支援經營管理相 關課程至少二年,並須承接農業經營管理輔導專案一年至少二件,為期二年。

   本場目前總計派出三期共七位推廣人員參予此項計劃,同時投入台中區各產銷班輔導改善工作中。因目前各產銷班之運作情況互異,導入之手法亦不盡相同,由於 大部分的班仍屬於以個別產銷為主的類型,「組織運作」的提昇常是導入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提昇產銷班的「行銷能力」,等到有賺錢了,再來做「生產環境」的改善及「現場管理」,並以「財務分析」來協助其對生產成本及收益的控管,以提高未來再成長的動力,另外也輔導改善對生產資材的「物料管理」,利用編碼及 分類或數量管制的手法,使農業資材的供應達到更有效率的調度。

   經過二年的努力,總計有七個產銷班在經營企業化方面獲得經營能力的提昇,像有些原本鬆散的班組織在輔導後開始建立以功能為導向的班組織體系,依經營層、 管理層及執行層進行有效的分工與人員配置,另外原本欠缺設備的會議場所,也擴充成多功能的會議中心。在收入方面,基本上以輔導開拓共同事業為主,像台中市 花卉產銷班第三班的育苗事業就為班賺進了一五七萬元。而行銷方面,也看到資訊蒐集能力的提昇,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新包裝的設計及通路增加等成效,以大村葡 萄班為例,約可提昇十五萬元之收益。再來在農業資料的共同採購及管理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許多原本沒有建立訂購點及管理的產銷班,往往因採購過多積壓資 金,或採購不足難與生產配合的情形,在經過輔導後改採雙倉制及資材分類,有關物料的損失已大幅降低。

   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化是時代的潮流,為使我國經濟更壯大,加入WTO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加入後進口農產品的衝擊將是一場艱難的挑戰,因此將農業 產銷班再透過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之診斷輔導,以資訊、科技、品牌及經營企業化等現代化經營技術來強化農業產銷的機制,將是未來農業重要發展之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