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8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8期 > 訪許榮文談有機蔬菜栽培經驗

訪許榮文談有機蔬菜栽培經驗

訪許榮文談有機蔬菜栽培經驗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黃葆貴

  

在李總統 台灣光復五十週年談話文中曾談到:「在現今重視名利權勢的社會價值之下,勤勞、儉僕、誠懇等傳統美德,不再是規範人心的標準。大多數人都只熱中追逐名利, 而忽略了生命的意義,因而使得自己心靈空虛,使得人際間出現惡性競爭,也使得社會亂象層出不窮....。」所以李總統認為心靈改造非常重要。」而為了讓我 們的社會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並重視和諧秩序,「加強精神生活」及「提升心靈層面」或可滋潤惶惶人心,進而重現溫馨、祥和社會。

  我們非常意外地在彰化縣福興鄉遇到這樣一位不求名利、若似出世之士許榮文。這個實齡才29歲的青年,從事有機栽培三年多以來,從沒有後悔走這條路,甚至更執著,每天陶醉在純樸的農家樂中,享受無憂無爭的生活,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和從農的理由。

   許榮文原就是農家子弟,自高商廣告設計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相關工作,民國82年間,偶然機會接觸到所謂的「自然食物療法」,而進一步認識農作物有機栽 培。自此開始,也許是早已暗藏胸懷的那股"始終不太能適應繁華喧囂之都市生活"的情緒,一時洶湧上心頭,以致「田園之樂」的零零種種美麗景象,不時在腦海 中飄盪,沒多久之後,便毅然離開那花花世界,回鄉從農,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近年來他不但自得其樂,更深深愛上這片寧靜而充滿生命力的大地,更 在"有機栽培"經驗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

   82年底真正踏入有機栽培領域,剛開時先說服父母親改變施用化學藥劑之貫行農耕法,幸而得其雙親認同,便無後顧之憂地栽進有機世界裡,由一知半解到目前 的駕輕就熟,整整捱了三年。當中他認為「土壤」非常重要,必先著手克服土壤問題。因而前往中興大學請教王銀波及楊秋忠等教授,同時得知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有 多位有此方面之研究人員,這個訊息給了他一股強大的信心。之後,因時常得到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之專家指導(如謝慶芳技正、高德錚主任及蔡宜峰博士等),從此 不再惶恐技術問題。如今,許榮文與父親滿意現狀的說:「多虧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幾位專家的指導,才有今日的成果。」目前許家所種植之各類蔬菜,不但漂亮且銷 路順暢,85年間更有供不應求之勢。

   許家目前全部耕作面積1.3公頃,全靠鄰在芳苑鄉境,屬沿海砂壤土質,種植紅蘿蔔最多,有0.6公頃,每年分四階段種植及採收。其次是芹菜、籚筍、地瓜 及少量的蔥、蒜、玉米、甘藍菜和葉用地瓜,85年又增加了葉用萵苣等高價位蔬菜,共1公頃左右,以間作或輪作方式種植。蘆筍園有0.3公頃,乃屬長期性作 物。所有產品都以定期定量直銷台北、台中等有機產品專賣店。許榮文在父母親協助下,三年來採完全有機栽培,包括自製堆肥、除草至採收,三個人全包辦了,平 日自然沒什麼偷閒的機會,每天都需做勞力工作、但不勞心,尤其沒有噴化學農葯的壓力。天天以恬淡而輕鬆的心情,穿梭在幽靜且伴有蟲鳴鳥叫之聲中,過著悠然 自得的生活。現在,許榮文一句:「人生無所求,只要三餐能溫飽,有一點利潤就夠了。」真是瀟灑自在,倘若世人多一些這等胸襟,今日的社會也許更美好。

   談及有機栽培心得,許家父子一致認為:「土地原本就有生命,只要順著作物習性,酌量施加肥份既可,例如蘆筍,我們開始施行有機栽培的第一年,施了三次有 機肥,並加些豆粕等有機物質,次年起減為二次就夠了。但冬季一定讓它休養生息,等到來年春夏之際,蘆筍自然恢復旺盛生命力。」,他們又說:「目前我們種的 紅蘿蔔是採高畦及寬畦兩種方式栽培,最大的剋星是地鼠,因不使用任何藥劑,只得設陷阱捉牠。其栽培方法是先曬田2、3個月,接著施基肥翻犁種植,並以自製 之自然農葯及蘇力菌防治捲葉蟲,蚜蟲或蛾類則以苦楝精、蘇力菌防治,較具效果,而醣醋液可提供微生物及葉面養份。另外,為減輕人力及灌溉之便,於田間全面 裝設自動噴水(霧)設施,對提高作物品質及產量有明顯助益。」

   俗話說:「人各有志」,許家父子從事蔬菜有機栽培以來,父母親均感身體硬朗、快活,而且日漸有成就感,因為附近有些農友已默認他們的做法。而許榮文這個 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對社會俗事全然沒興趣的年青人,迷戀有機栽培更甚於其它,「樂在其中」更不必說,這一生,他將可能與"有機作物"長伴左右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