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7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7期 > 高產早熟稻新品種之介紹-臺梗15號

高產早熟稻新品種之介紹-臺梗15號

高產早熟稻新品種之介紹-臺梗15號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許志聖、張素貞、楊嘉凌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陳正昌、劉大江 

      

前 言

   台灣水稻早熟品種栽培面積每年三萬公頃左右,約佔水稻總栽培面積之百分之十,主要為配合輪作制度,栽培秋、冬裡作之需;因此水稻早熟性仍為許多農民所關 切。在台中地區,育苗中心為考慮田間土地的使用狀況,常於秧苗綠化作業田種植生育日數較短的水稻品種,所以對早熟稻的需求亦非常的殷切。

  

   新品種命名審查時農林廳黃主任秘書武林先生與本場陳場長榮五博士在田間討論情形

  

        台灣以往的早熟稻品種由最早選種之臺中選6號到民國83年甫命名之臺梗11號,共計17個品種,早期以高雄141號栽培面積較廣,此品種雖產量穩定且抗 稻熱病,但因具不易脫粒特性,小枝梗不易與穀粒分開,常為生產者所困擾,至民國76年開始漸為高雄142號品種取代。高雄142號雖無脫粒性的問題,但產 量仍稍為偏低;其後雖另有較早熟之臺中190號及臺梗1號供農民選擇種植,但此兩品種的產量若與中晚熟品種相比較,仍遜一籌。早熟稻品種產量偏低一直是育 種者與稻農期待改進的缺點,倘若能予以改善,育成早熟又與高產品種臺農67號產量相當的新品種,將有益於稻農縮短水稻栽培時間,增加對土地的利用價值。

全生育日數及稻穀產量

  新品種臺梗15號是一個早熟且高產的品種,全生育數在第一期作為118天,較高雄141號晚一天,較臺農67號早熟八天;第二期作為102天,較高雄141號晚三天,較臺農67號早熟11天。

  新品種第一期作平均每公頃產量為6699公斤,比對照品種高雄141號增產16.0%,比臺農67號略為減產2.5%;第二期作稻穀產量結果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105公斤,比對照品種高雄141號增產17.3%,與臺農67號相近,僅減產1.6%。

     

台梗15號田間生育情形      台梗15號白米與高雄141號相比較,其粒型較大

   

農藝特性

   臺梗15號株高不論在第一期作或第二期作新品種均居於臺農67號與高雄141號之間,平均株高在95公分上下,平均單穗重為1.9公克,產量構成因素的 比較結果得知,在第一期作或第二期作,均以高雄141號有較多的穗數及較少的一穗穎花數,臺農67號則反之,臺梗15號則介於兩者之間,穗數第一期作為 17.2支穗,一穗穎花數為70.9個穎花;第二期作分別為14.2穗及73.7個穎花。在七個試區的平均稔實率及千粒重,第一、二期作均以新品種表現最 佳,稔實率在第一期作平均為91.8%,第二期作為86.8%,在全台試驗結果均達79%以上,最高為96%;千粒重第一期作為26.7公克,第二期作為 26.0公克。綜合上述農藝性狀的表現,新品種是一個株高適中且早熟,分蘗性中等,一穗穎花數不多,稔實率佳,千粒重高達26公克以上的品種。

   就倒伏性、耐寒性、穗上發芽及脫粒性等特性臺梗15號倒伏程度中等,與臺農67號相當。穗上發芽率第一期作平均穗上發芽率與高雄141號相當,等級均為 5級,臺農67號為9級;但第二期作三品種均為9級,所以第二期作若遇雨季應儘早收穫,避免不必要之損失。就脫粒率特性而言新品種屬於中等,比臺農67號 的脫粒性略低;第二期作新品種脫粒率等級與臺農67號相同。綜合第一期及第二期新品種脫粒率屬中等,對於高雄141號不易脫粒的缺點已有卓著的改進。至於 耐寒性在一期作秧苗期之平均耐寒性等級為抗級,表示新品種具有較佳之苗期耐寒性,有利於第一期作低溫環境下栽培。第二期作生育後期之平均耐寒性屬抗級,比 臺農67號之中抗級為優。此外,因臺梗15號之生育日數較臺農67號為短,對於台灣第二期作水稻生育後期常發生之低溫的栽培環境,比一般中晚熟品種所承受 低溫為害的風險較小。

  

台梗15號植株與高雄141號之比較

   

病蟲害抵抗性

   臺梗15號對葉或穗稻熱病之抵抗性均為中抗以上,與目前栽培面積最廣的臺農67號比較,此新品種對稻熱病的抵抗性已有顯著的改善。對紋枯病不具抵抗性, 其感病程度與高雄141號相近,屬感級,而臺農67號為中感級。為減少紋枯病的危害,在氮肥的管理應避免生育後期施用重肥,尤其本新品種因屬早熟品種,所 以若能儘早施肥將有利於水稻生長且或可減少紋枯病的危害所造成的損失。臺梗15號對白葉枯病為感級,新品種對白葉枯病抵抗能力遜於臺農67號。

  臺梗15號對縞葉枯病無抵抗性,與高雄141號及臺農67號的反應相同。對主要害蟲如:褐飛蝨等飛蝨類及二化螟蟲亦無抵抗性。在二化螟蟲之枯心率比較上,新品種低於高雄141號(51.2%)與臺農67號(54.6%),平均值為44.3%。

臺梗15號品系之優缺點

(一)優點:

1.具早熟特性
   生育日數全台平均一期作為118天,二期作102天,與對照品種高雄141號相若,比臺農67號早約八天至十天。在南部第一期作成熟期可避開梅雨為害,在全台第二期作可配合裡作物之栽培,提早進行裡作的生產,因而提高裡作的生產收益。

2.產量高與中晚熟豐產之臺農67號相當
    新品種第一期作比對照品種高雄141號增產16.2%,第二期作增產17.3%,在各試區中,產量為所有參試早熟品系之最高者。若與同組試驗之中晚熟對 照品種臺農67號比較,第一期作低產2.5%,第二期作減產1.6%,上述結果顯示臺梗15號具早熟特性,且產量卻與高產之中晚熟品種相當。

3.抗稻熱病
   臺梗15號對葉稻熱病之抵抗性,無論在嘉義或關山病團,每年皆呈現中抗級以上之抗病性。在穗稻熱病進行檢定為中抗性之反應,顯示其抗病性較臺農67號品種已有改進,但因鑑於田間稻熱病發生之複雜性,栽培時仍需注意防治。

4.株型優良、後期葉色保持濃綠
   臺梗15號之劍葉挺立,在成熟期後上位三片葉子仍保持濃綠,供應足夠的養分給穀粒充實之用。

(二)缺點:

1.對部份病蟲害之抵抗性仍欠理想
   臺梗15號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縞葉枯病、褐飛蝨與斑飛蝨等病蟲害之抵抗性與高雄141號及臺農67號相似,皆欠理想,栽培時需依照各區水稻病蟲害預測情報及田間實際發生情形,給予適時防治。

2.穗上發芽與高雄141號類似
   第一期作平均穗上發芽率與高雄141號相當,等級均為5級,臺農67號為9級,但第二期作三個品種均為9級;在防止穗上發芽方面,成熟時應注意適時收穫,又成熟期間若遇到降雨,應利用放晴時刻及時收穫乾燥。

栽培上應注意事項

  1. 臺梗15號適合於全台各地區之單期作田、雙期作田及秋冬裡作地區稻田栽培。
  2. 栽培時期可以按照各地區最適當的時期來栽植,北部地區第二期作如把握早植,對維持產量具有助益。
  3. 臺梗15號為早熟水稻,生育日數較短,栽培時應注意在生育前期適量施肥,以增加有效分蘗,確保產量;生育中期應力行晒田以抑制無效分蘗,促進稻根活力;此外應注意施用穗肥,可增加每穗穎花數及結實粒數發揮早熟豐產之特性。
  4. 新品種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縞葉枯病、褐飛蝨、斑飛蝨等不具抵抗性,應依照水稻病蟲害預測警報及田間實際發生情形,以經濟防治之準則適時防治,其病蟲 害亦同。此外,新品種雖具稻熱病能力,唯鑑於田間稻熱病發生之複雜性,栽培時仍需適時防治,尤其在東部地區更應注意稻熱病之可能為害。
  5. 臺梗15號於育種過程中在田間栽培時,雖未發現有穗上發芽之情形,但依據穗上發芽特性檢定結果,其穗上發芽率偏高,值得注意。在水稻成熟期間應儘量把握時機及時收穫,以減少穗上發芽可能導致之損失。
  6. 收穫前勿過早斷水,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免引響米質,最適當之斷水時間約為收穫前七天左右。
  7. 其他栽培管理可依照一般梗稻栽培法實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