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6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6期 > 大宗蔬菜集團栽培的示範推廣

大宗蔬菜集團栽培的示範推廣

大宗蔬菜集團栽培的示範推廣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戴振洋、郭俊毅

 

前 言

  蔬菜為民生重要必需品,短時期間消費需 求相當固定,供需彈性小,常因些許供給量之 變動,則造成價格大幅度的波動,故可屢見「 菜金」、「菜土」的現象。加上台灣天然氣候 環境及耕作制度的影響,在夏季期間高溫多濕 ,病蟲害嚴重,栽培不易,且颱風豪雨頻傳, 風險大,生產成本增加,造成夏季蔬菜供應不 足,供需比率介於94.98~95.08%之間,自給不 足4.92~5.52%。而在冬季則因農民習慣於第二 期水稻收穫後,大面積栽種蔬菜,且台灣蔬菜 生產仍以小農為主體,使得種植面積更不易掌控,易發生產期集中,供需失衡,供需比率可
達137.36~161.63%,造成冬季生產過剩,導致 價格下跌。

   
   蔬菜移植機可雙行種植,且整齊美觀

   

        依據八十三年台灣省農業年報統計蔬菜全年種植面積184,309公頃,總 產量2,840,316公噸,其中短期葉菜類種植面積112,788公頃,產量1,879,381公噸;在短期葉菜類中,以甘藍、花椰菜、結球白菜約佔生產量 11.36%, 而彰化地區為甘藍、花椰菜、結球白菜的主要產區之一,約佔全台生產面 積35%。基本上蔬菜價格的高低決定於供需,供過於求則價格下跌,供給 不足則價格揚升。許氏(1992)指出台灣地區蔬菜價格具中度的不穩定性, 不穩定之發生源自供給量變動的影響。設法從供給面來實施計畫生產,理 論上被認為具穩定價格之功效。因此,若能以彰化地區,首先嘗試以集團 栽培方式,確實掌握生產班隊的栽培日期,面積多寡等,建立預警制度, 適時協調各班員增減產,達到計畫性生產之目的,調節市場之供給量,平 穩交易價格,俾能使生產之農民與消費者均蒙其利。

示範目的

  1. 改善過去傳統土拔苗種植方式,建立穴盤種苗生產供應系統,以提供優良種苗,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縮短田間栽培管理時間,有效確保蔬菜生產品質,進而帶動蔬菜育苗、移植等作業自動化,降低生產成本。
  2. 建立"市場導向"之觀念,以計畫性生產,並做適度的調整方向,轉變朝向發展精緻蔬菜,期能穩定價格與發展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增加農民收益。
  3. 為解決日益嚴重之農村勞力不足問題及蔬菜移植作業上之不便,並配合自動化穴盤育苗,鼓勵農民以利用研發完成之蔬菜移植機進行集團栽培,降低移植作業成本,提高整體農耕效率,改善目前台灣蔬菜栽培模式。

推廣過程

1.輔導生產班隊運作
   透過農會選定配合意願高的生產班隊,並由農會輔導生產班隊定期召 開會議,經由組織運作,依計畫調節市場所需之蔬菜,並以擴大農場經營 規模,降低生產成本。

2.推動蔬菜集團栽培
   為達分散蔬菜種植時期,以避免產銷失衡,透過蔬菜育苗中心,了解 育苗及供苗之情形,藉以作為調節產期之參考。並請育苗中心配合作業, 供應蔬菜穴盤苗,以及利用蔬菜移植機進行移植作業,建立機械化作業模 式。

3.示範觀摩
   於85年元月 4日,在彰化縣埔鹽鄉召開「大宗蔬菜集團栽培觀摩示範 會」,將新栽培模式介紹給農友,以建立「市場導向」的觀念,並行計畫 性生產,避免盲目種植。

對育苗中心的影響

  台灣蔬菜種類繁多,其中大宗蔬菜之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等十字 花科類,需經先行育苗,再移植栽培之蔬菜。傳統農民栽培習慣上,常以 土播育苗方式,自行小規模育苗;這種方式種子用量較多,育苗勞動成本 高,移植成活率低及罹患土壤性病蟲害等問題,不符合農業企業化經營的 原則。而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分工化及精緻化是必然趨勢。因此, 各地區專業化的蔬菜育苗中心紛紛成立,以企業化經營方式,多數採用自 動化或機械化作業。此種利用穴盤自動化育苗方式生產,具有種子用量節 省,種苗發育健壯,根群不易受傷害,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提高,縮短本 田栽培期間等優點。但台灣種植蔬菜農民仍多數自行育苗,依統計目前全 省穴盤苗採用率不及3%,無法如歐美地區由種苗供應量來控制及預測日 後產量變動情形,可由種苗供應量做到預警效果,使台灣穴盤種苗生產供 應系統的建立增添變數。

  為推廣自動化穴盤苗,提高農民意願,將適當補助及獎勵以穴盤苗來 集團栽培大宗蔬菜,加速種苗市場需求形成,建立分工制度。如由農業改 良場透過農會,整合生產班隊,依計畫調節市場所需求之蔬菜,分散班員 蔬菜種植時間,並利用蔬菜移植機進行移植作業,以擴大農場經營規模, 降低生產成本。而此次示範班隊,100%利用穴盤苗來種植,除了有上述 穴盤苗種種優點外,同時也帶動穴盤苗之普及率,進而使蔬菜育苗中心, 在有利益前提下,加速經營結構改善,讓農民週年可得到品質優良,單價 低之穴盤苗,可在預定時間內種植,適時供應市場需求,做到農民與育苗 中心二者互蒙其利的雙贏局面。

計畫生產之應用

  台灣蔬菜消費性多樣化,蔬菜種類繁多,一般市場常見蔬菜即有80餘 種,即使在主要拍賣市場所見,大宗蔬菜亦達23種左右,而不同蔬菜其栽 培方式、產期、產量及品質亦不均一。因此,使生產供需更為複雜難以掌 控。以往農業生產只有產量風險,並無價格風險。根據經濟理論,生產者 為追求最大的利潤而從事生產的;但實際上,農產品的價格水準基本上受 市場供需變動的影響,生產者在無法影響價格的情形下,總會認為增加產 量,才是增加收益的方法。然而,隨著社會經濟急速變遷,貿易自由化趨 勢下,農產品價格勢必要由市場供需決定,基本上蔬菜價格決定於供需, 供過於求則價格下跌,供給不足則價格上揚。但是,大多數的農民仍延續 著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並固守著生產者導向時代,一味追求技術,努力 增產的觀念,致使農業經營面臨挑戰。

  生產班隊以集團栽培方式,透過班隊組織的運作、商議、協調,決定 各班員種植面積、種類及種植日期等作業流程,作有效的計畫性生產。依 據農林廳統計甘藍的需求量是1萬5千公噸,結球白球是1萬2千公噸,花椰 菜是 8千公噸,換算成種植面積,可求得每月的種植面積,甘藍 270公頃, 結球白菜240公頃,花椰菜320公頃,再換算成每一旬是種植多少。如此, 經由生產班隊集團栽培,分散種植時期,這樣產量即可以控制。

  如果能確實掌握種植面積,建立預測及預警工作,一方面可減少農民 的盲目投資,另一方面計畫生產可達到以量制價,將能穩定蔬菜價格。除 可提高整體蔬菜產值外,對保障農民與消費者權益更甚為重要。

推動機械化方面

  台灣工商業急速發展,農村勞力嚴重外流,造成農村勞力不足與老化 現象,使原本需要人工移植栽培的蔬菜,如十字花科的甘藍、花椰菜、結 球白菜等成為一項繁重的負擔。因此,這次示範乃利用桃改型半自動乘坐 雙行式蔬菜移植機來進行移植作業,此移植機操作輕便,可在畦寬80~90公分,畦高30公分規格下進行,移植株距有40、45、52公分三種,可任意 選擇,平均作業速率每小時可達0.15~0.20公頃,初步佔計每公頃將可節 省11,230元費用。期能以機械代替勞力,降低移植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擴大經營規模。但因彰化地區地勢較低窪,常排水不良,農民習慣採用高 畦種植,畦高約50~60公分,致使蔬菜移植機無法週年使用,僅能在冬季 裡作期間使用。所以,隨地區之不同,應加以考慮區域性之差異,如此才 能符合不同地區農民之栽培習慣。

檢討與建議

  大宗蔬菜集團栽培示範推廣工作因農林廳為解決長期以來供需失衡、 加速自動化穴盤苗普及率,以及推動機械化作業的原則下,指示本場進行 推廣示範工作,於84年在本轄區內大宗蔬菜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等主 要產區之一的埔鹽鄉,首次規劃以蔬菜生產班隊進行蔬菜集團栽培,經本 場協助農會辦理集團栽培示範,引起農民相當廣泛的討論。由於大宗蔬菜 集團栽培仍在試辦階段,成效如何仍言之過早,但遠景是可預期的;初步 即在改善過去傳統土拔苗種植方式,已顯然達成推廣之目的,示範田均採 用自動化穴盤苗,使建立穴盤種苗生產供應系統向前邁進一大步。在計畫 性生產方面,由於為首次辦理,集團栽培面積僅10公頃,對於平衡市場供 需,功效無法發揮,但「市場導向」的觀念,已開始改變傳統農民「生產 導向」的經營,對日後農業轉型將有所助益。在機械化方面,蔬菜移植機 可明顯降低蔬菜移植作業的成本,改善目前經營體質,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惟因地域性之不同,仍有待蔬菜移植機之改良,才能符合農民需要,俾 能加速移植作業機械化。日後如能全面性推動各地區生產班隊,加入蔬菜 集團栽培,並透過各市場交易資訊以及蔬菜育苗中心供苗情形,作適時、 適地、適量之計畫生產,這將是"產銷一體"的農業最佳經營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