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3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3期 > 梨樹重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梨樹重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梨樹重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劉添丁

 

  梨樹為台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依據民國83年農林廳統計全台栽培面 積已達10,494公頃,梨樹在台灣自低海拔至高海拔均有種植,高海拔主要 栽培日本梨。而低海拔則種植橫山梨為主,目前果農均將橫山梨再高接日 本梨,而使梨之經濟價值更加提升。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島型氣候、高溫多 濕、適宜病蟲害滋生,梨樹也不例外,重要的病蟲害,有廿餘種,年年均 有相當程度的被害,民國79、80年因梨瘤蚜的發生,就造成台灣3成~4成 的損失。在整個生育期中若稍微疏忽,病蟲害防治不善,則品質、產量影 響至鉅。茲分別就重要的病蟲害之生態及防治述之,以供參考。

 

(1)赤星病

英文病名:Rust
俗名:梨銹病
病原菌學名: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ow
病原菌中名:梨膠銹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發病初期葉表面出現許多桔紅色 圓形斑點,病斑出現一週後,病斑上 生出許多突起小黑點,為精子器,不 久病斑背部組織隆起,生出許多黃白 色之毛狀物,約5~6公厘長,為其春 子器。後期毛狀物脫落,病斑變黑,葉片枯死脫落,本病發生於2~5月, 主要為害葉片,幼果及嫩枝亦可被害。梨赤星病菌有兩寄主,一為梨樹, 一為龍柏。本菌在梨樹及龍柏之間輪迴寄生,梨樹上所產生之春孢子不再 為害梨樹,4~5月間被風吹至龍柏上發芽侵入龍柏,翌年一、二月形成冬 孢子堆為赤銹色突起物,大者成瘤狀,遇雨膨脹成膠狀物淡褐色至紅褐色 。冬孢子發芽伸出前,菌絲上生擔孢子,于2~3月被風吹至梨樹上後如有 雨露即侵入幼嫩葉中,先在葉表皮生出精子器並分泌蜜露。其中精子與受 精絲常經由蠅類、蜂及螞蟻取食蜜露時完成授精作用。授精之後,病菌在 葉背生出春子器及春孢子,春孢子4~5月再藉著風傳至龍柏上侵入葉內潛 伏,至次年形成冬孢子,如此輪迴寄生完成生活史。每當2~3月間若雨水 多時,則當年4月份赤星病即會大量發生危害,宜加強防治。
防治方法:
1.在梨樹周圍三公里內避免種植龍柏。
2.3~4月若發現嫩葉有桔色小斑點時,即刻使用25%比多農可濕性粉劑稀釋5000倍或12%芬瑞莫可濕性粉劑稀釋5000倍防治2~3 次。

 

赤星病

  

(2)黑星病

英文病名:Scab
病原菌學名: Fusicladium pirinum (Lib) fuck
病原菌中名:梨黑星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黑星病可為害梨的葉片、果實及枝條。葉片 受害時,在葉脈中肋上出現黑色黴狀物,葉脈與 葉脈間亦有黴狀物產生,葉柄嚴重受害時,可造 成葉枯,而掉落地上。果實受害時造成瘡痂、裂 果、畸型與黑色凹陷的圓形斑。枝條受害時,有 橢圓形凹陷病斑,病斑四周色深,中間淡褐色, 偶有黴狀物出現,嚴重時造成枯枝。本病適宜在 多雨低溫環境下發生,由子囊真菌Ventu-riapirina (cooke) Aderh所引起,它的無性世代是Fusicladium pirinum (Lib) Fuck菌絲呈淡褐色,在表皮下蔓延, 可突破膠質層,並長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為橢圓披針形,淡灰色,佈滿於病斑上。子囊殼常於落葉上形成 ,內有子囊著生,於冬末春初之時,子囊孢子成熟,當氣候潮濕或雨後, 即可噴出子囊孢子侵害幼枝或幼果。台灣至今未發現子囊殼世代,因此本 省的黑星病是藉著存活於老枝條上的菌絲與分生孢子,充作翌年侵害幼枝 及幼果的最初感染源。隨後葉表皮或枝條上再產生的分生孢子,可持續不 斷的為害梨樹。台灣主要發生時期在3~6月及9~11月間,一般果農前期防治 均較澈底;秋季以後由於果實已採收完畢,果農均疏於防治。而導致梨樹 提早落葉。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枝:本病菌可存活於枝條,因此在修剪枝條時應加強病枝的剪除。
2.防治藥劑:發病初期開始,每隔7~10天,使用10%待克利可濕性粉劑稀釋2000倍、5菲克利水懸劑稀釋3000倍或25%比多農可濕性粉劑稀釋5000倍等藥劑防治。

 

黑星病

 

(3)白粉病

英文病名:Powdery mildew
病原菌學名: Phyllactinia pyri (Cust) Homma
病原菌中名:梨球針殼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主要發生於葉片,初期白色斑點,後期菌絲覆蓋呈灰白絨狀,冬 季未掉落之葉上即可形成閉殼子囊果。形成時多有群生性,多數閉殼群集 一處,成熟子囊殼呈橙色。葉片受害後提早落葉,影響樹之發育及結果。 在台中地區,一般於5月中旬開始發生,至8月梨收穫完畢,未加管理時 發生趨嚴重。
防治方法:
   目前尚無推廣防治藥劑,可暫時使用下列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使 用12%芬瑞莫可濕性粉劑稀釋5000倍防治,或40%護矽得乳劑稀釋8000倍 防治,每隔10天一次連續3~4次。

  

(4)輪紋病

英文病名:Blackrot canker
病原菌學名: Botryosphaeria dothides (Moug. ex Fr.) Ces. et de not
病原菌中名:葡萄座腔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輪紋病是屬於真菌性病害,枝 條、果實、葉片均會感染。果實初 期病徵為表皮呈疣狀突起之白色小 斑點,逐漸擴大變褐並呈輪紋狀, 果肉呈水侵狀腐爛,被害果實上一 般不產生孢子,但偶亦有產孢甚多 者,被害枝條在皮目處呈疣狀突起,後期病斑呈潰瘍瘤狀並裂開,嚴重時 梢枯於裂縫處形成柄子殼及子囊殼。葉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具有明顯的 同心輪紋,多從葉緣處開始。
   病原菌由果實之果點以及新梢之皮目侵入。在病葉內病原菌的生存期 間很長。病原菌侵入感染後至發生病斑之間的潛伏期可達3~4個月。在台 中地區一般病菌自3月開始,病菌陸陸續續侵入果實,以潛伏感染的方式 存活在未成熟的梨果上,不會造成病徵。一旦果實進入成熟期,病原菌恢 復活動生長,造成梨果的腐爛。本病在台灣高接梨栽培海拔越低,發生越 嚴重,主要以新興品種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1.除去被害枝條:由於本病菌的子囊殼形成在被害枝條上,而以此形態越冬,次年成為第一次發生之主因,故除去病枝是很重要的工作。
2.果實套袋:果實套袋可阻止病菌的感染,越早套袋效果越佳。

 

梨輪紋病

 

(5)白紋羽病

英文病名:Rosellinia root rot
病原菌學名: Rosellinia necatrix Prill
病原菌中名:褐座堅殼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為一種土壤傳播的根部病害,其病原菌寄主範圍甚廣。據國外報 告,已有170種的木本或草本植物發現本菌,在台灣果樹類已證實柑桔、葡 萄、蘋果、桃、梨、枇杷等作物受到白紋羽病菌的感染。
   白紋羽病菌是以菌絲感染寄主的根部,菌絲為白色且部份聚成索狀緻 密之構造,類同網紋。菌絲感染寄主時,先拓植於根部表面,然後自表皮 侵入,再深入其皮層組織。根部受害時,因其吸收及輸導功能喪失,以致 葉片膨壓降低,呈失水黃化萎凋狀。侵入之菌絲除在細根出 現外,並會沿 皮層向主根及莖部蔓延,即使在植株死亡後亦不停止,甚至可上達樹幹一 公尺的高度。植株罹病後,經數月或數年後,必萎凋死亡,對梨樹栽培業 威脅頗大。病原菌藉菌絲感染,亦藉菌絲傳播。以樹根交叉傳播為主,除 此之外亦藉攀附土壤中無生命力的有機質 蔓延及台灣常見的雜草「香附 子」的塊莖及走莖進行傳播。本菌的菌絲會在香附子的根部拓殖。
防治方法:
1. 發現部份葉片黃化或失水狀時,即刻清除病根,並灌注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液,或在主根處撒施氰氮化鈣粉劑每棵1~2公斤。
2. 罹病嚴重之梨園,可改種香蕉。

 

(6)葉緣焦枯病

英文病名:Pear leaf Scorch
病原菌學名: Xylella fastidiosa Wells et. al
病原菌中名:導管限制細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田間病徵每年七月初左右開始出現葉緣焦枯,主要特徵是葉片邊緣及 葉尖處出現褐化現象,褐化部份會逐漸轉為焦枯,有些鄰近健全組織會有 黃化,褐化部位會逐漸向葉之中肋方向擴大,癒合焦枯之面積有些僅佔葉 之小部份,較嚴重者可達葉面積一半,並會提早落葉,罹病枝條隨著季節 發展葉緣焦枯之葉片會漸增加,徒長枝之葉片通常至8~9月才開始出現病 徵,由下位葉逐漸往上出現葉緣焦枯之趨勢,罹病的枯條逐年有明顯生長 受阻,罹病株高接之果實變小,影響產量,嚴重者枝幹會形成枝枯,3~5年後整株會逐漸死亡。
   本病由xylella fastidiosa局限導管細菌引起,細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單一存 在或連成線狀,無鞭毛,直桿狀,具有波浪狀細胞壁,大小為0.20~0.47 × 1.14~3.39um,好氧性,最適生長溫度28~30℃。病菌在罹病寄主的特性 是棲息並聚集在導管內,部份或全部阻塞導管,造成寄主生理代謝失調, 而表現出葉緣焦枯之病徵。國外局限導管細菌群引起之許多植物病害已被 證實為浮塵子傳播,田間傳播方式可能以罹病株為初次接種源,於適當時 機再以昆蟲傳播媒介為二次接種源,田間亦可能有潛在寄主存在。
防治方法:
1.剷除罹病枝條,可減少其接種源。
2.避免採用病株供扦插或接穗用。
3.妥善管理梨園,絕不使其乾旱,調節產量,定期修剪,合理施有機肥,維持樹勢強壯。
4.發病輕微病株每年5月及10月注射四環黴素,可使樹勢恢復。 

 

(7)胴枯病

英文病名:Canker
病原菌學名: Phomopsis fu-kushii Tanaka et. Endo
病原菌中名:擬莖點霉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主要發生於枝條及樹幹上,近年來高接切 口處,普遍受危害,本病菌多由傷口侵入木質部, 被害部呈黑色或淡紅褐色,皮凹陷乾枯,菌絲侵入 表面著生黑色小粒狀之柄子器與健全部相界處有小 裂痕,感病枝條會枯死,樹幹部被害擴大後,可使 植株樹勢衰弱。本病菌病原性不強,但管理不良果 園發生猖獗,可使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妥善管理果園,土壤酸鹼度要調到PH 6左右,多施有機肥,使樹勢旺盛,對本病菌較具抵抗力。
2.傷口處立即塗樹脂保護。
3.目前無正式推薦藥劑,但可暫時使用25%克熱淨溶液800倍防治。

 

胴枯病

 

(8)褐根病

英文病名:Brown root
病原菌學名: Phellinus oxius
病原菌中名:層孔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使植株生育衰退、葉片變色,終使整株枯死,有時亦有立即枯死 者,被害根部表面褐色菌絲易黏土粒,根部開時材質變白,有褐色條紋出 現,大小植株皆會受害。被害樹地際部或樹幹處秋季會產生子實體。本菌 寄主範圍極廣,龍眼、枇杷、荔枝、梅、柿、楊桃及蓮霧等,除此之外, 許多森林樹木亦為本菌寄生。
防治方法:
1.除去子實體加以燒燬。
2.被害植株之根悉數掘起和樹幹之基部一同燒毀並施予土壤燻蒸,以根絕殘留在土壤之病原。燻蒸劑為一般使用在土壤燻蒸之廣效性藥劑如美地(Vapam)和溴化甲烷(Methyl bromide)。
3.栽植時避免將已感染之植株種植到田間,且不可自發病地移植株物至他場所,以防病菌藉以傳播。
4.於發病地使用之農具,未經消毒時不可在其他地區重覆使用。

 

(9)炭疽病

英文病名:Anthracnose
病原菌學名: Glomerella cingulata
病原菌中名:炭疽病菌
病徵及發生生態:
   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尤以幼嫩組織最易受害 ,被害葉產生圓形斑,轉灰白色呈輪紋狀,上著生褐黑色 粒狀,為本菌分生孢子腔,濕度高時著生粉紅色黏狀分生孢子以資傳播。 枝梢被害轉黑呈枯萎狀病勢向下遁行。小果罹病時呈黑色斑,近成熟果罹 病時會出現2~3公厘褐色輪斑,上著生粉紅色孢子堆。
防治方法:
   目前仍未推薦防治藥劑,可暫時使用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稀釋6000倍防治。

 

炭疽病

 

(10)梨瘤蚜

英文名:Pear phyllorer
學名: Aphanostigma piri (Cholodkovsky)
俗名:米糠苔
生活習性:
   本蟲屬同翅目根瘤蚜科,本為歐洲梨樹的害蟲 ,後來傳至中國大陸北方及日本、韓國等地,民國 六十餘年才侵入台灣之新害蟲,目前全台梨園發生 相當普遍,被害亦頗為嚴重。迄今之觀察,梨瘤蚜 只見雌蟲,成蟲喜產卵於凹隙裂縫處,每雌蟲可產 卵數為46~80粒,產卵成堆,卵期6~15天,孵化 率甚高,幾乎均能孵化,若蟲有三齡期,幼蟲發育 期8~15天,成蟲壽命約10~23天,成若蟲均不喜 強光。採果後殘存之蟲體多數遷移隱匿於樹幹或枝 條之裂縫、樹皮下、壓枝用布條內及接穗膠帶內, 部份則潛伏於花苞、芽鱗。果實被害後表皮變粗糙 ,被害處呈銹斑褐變而腐爛,被害果常因病菌之侵入引起第二次感染而致 腐爛,甚至落果,影響產量及品質至鉅。低海拔地區以成蟲、若蟲、卵等 各種蟲期越冬,而高海拔地區因氣溫較低,以卵態越冬較多,至3~4月幼 果期始向上移動至接穗、果柄、果實等處繁殖危害。
防治方法:
1.採果後:(1)清除接穗處之膠布。(2)爛果、果袋及殘枝應及早集中燒毀。
2.嫁接前:(1)全園用80%硫黃水分散性粒劑400倍澈底噴藥一次,以減少枝幹上之蟲源。(2)接穗用80%硫黃水分散性粒劑400倍浸二分鐘,或用45℃溫水浸30分鐘,以殺滅接穗上之蟲卵。
3.嫁接後:以凡士林等膠物,指寬環狀塗於嫁接處下方,以防止枝幹上若蟲向果實部位遷移危害。
4.套大袋前:選用推薦防治藥劑一種噴藥防治一次
5.套大袋時:供果實套袋用之套口浸52%硫黃水懸劑100倍後再行套袋,滅少梨瘤蚜侵入套袋中繁殖危害。
6.防治藥劑:蟲害發生時可使用48.34%丁基加保扶乳劑稀釋1200倍防治,若是廿世紀或新世紀品種則改採用可濕性粉劑防治,以免果實發生藥害。

 

梨瘤蚜

 

(11)梨圓介殼蟲

英文名:Florida red scale
學名: Chrysomphalus ficus Ashmead
俗名:皮仔苔、莢骨苔
生活習性:
   本蟲屬同翅目盾蚧科,國外分佈廣泛,大陸各 省也均有分佈,寄主植物很廣如梨、蘋果、桃、李 、杏、梅等各種落葉果樹和多種綠化植物共150種以 上。雌蟲介殼扁平圓形,成蟲體丘圓形呈橙黃色或 鮮黃色,年約發生5~6世代,周年繁殖,行胎生繁 殖,每雌蟲一生能胎生若蟲54~108隻,初齡若蟲在 毋體介殼下休息,一定時間後才爬出介殼,行動活 潑,在葉上、枝上或果面上選擇適宜場所後將口針 插入寄主組織內吸食汁液,固著不動,並分泌蜡質 形成介殼,經十餘天脫皮後觸角、足、眼等均消失 。雌蟲多寄生於枝幹或枝條分叉處,果實的萼凹及 果柄附近,雄蟲則常寄生於葉片主脈兩側。梨果被 害後先發生黑褐色斑點,逐漸擴大,嚴重時果面呈龜裂狀。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時將含有介殼蟲枝條剪除並燒燬。
2.防治藥劑:果樹生育期中可使用40%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稀釋1200倍防治,冬季休眠期則可用40%滅大松乳劑混合95%夏油100倍防治1~2次。

  

 梨園介殼蟲危害狀

  

(12)二點葉璊

英文名:Two-spotted spider mite
學名: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俗名:白蜘蛛
生活習性:
   本璊屬於蜘蛛綱、璊形目、葉 璊科,被害植物為蔬菜類、觀賞作 物、果樹、雜糧、棉花、草苺及雜 草。雌幼璊體長約0.45公厘,呈黃 綠色,體側各具一大型墨綠色之斑 紋,雄幼璊體小呈盾形,體長約0.3公厘,呈淡綠或淡黃色。卵圓 球形,灰白色透明,孵化後即為幼 璊,黃綠色,此期僅具足三對,經 靜止期後,脫皮而為前若璊,此期足增為四對,再經一靜止期脫皮而為後 若璊,受精卵均發育為雌性,未受精卵則一律發育為雄性,各期個體均聚 集在葉背為害,為害嚴重者,葉背呈褐色捲縮。秋季後,體色逐漸變黃色 至桔紅色,冬季成璊成群集中於樹幹樹皮縫隙間越冬或遷移至雜草上繼續 為害,翌年萌芽後再爬回梨樹上為害,此期體色再由桔紅色回復為淡綠色 。每雌每日平均產卵8個,每雌一生可產卵100個左右,此篼對溫度之適應 範圍甚廣,並對殺璊劑具甚強的抗藥性,為梨樹主要害璊。通常每年3月下 旬即開始危害,而以4~6月密度最高,宜加強防治。
防治方法:
1.冬季梨園清除雜草以減少害璊越冬。
2.防治藥劑:蟲害發生時使用20%畢達本可濕性粉劑稀釋 2000倍及20%三亞璊乳劑稀釋1000倍輪流防治。

   

 二點葉璊危害狀

  

(13)咖啡木蠹蛾

英文名:Coffee borer
學名: Zeuzera coffeae Nietner
俗名:鑽心蟲、蛀蟲
生活習性:
   本蟲屬鱗翅目木蠹蛾科,寄主植物多達八十二種,幾乎所 有果樹都可為害,主要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而台灣地處 亞熱帶地區適宜本蟲生長繁殖,梨、桃、葡萄、咖啡等普遍受 其危害。咖啡木蠹蛾幼蟲頭黑色,體呈圓筒形,表皮赤紅色, 尾端柔軟具白色剛毛,下側具尾 刺,體長2.3到4.4公分,老熟 幼蟲體長可達6公分。蛹體紅棕色,頭頂具一喙狀突起。成蟲體 壁褐色,外表密被白色鱗片及鱗毛,翅膜質翅表呈藍色如豹斑 點。雄蟲觸角羽狀,雌蟲觸角絲狀,雌蟲後翅基部具有9隻短剛 毛組合之翅刺,雄蟲具一長刺。幼蟲期第一代在5~8月間,第 二代在10月至翌年3月間,甫孵化之幼蟲行動活潑,自幼嫩枝條 或腋芽鑽入,以口器咬一小孔,鑽入後沿木質部周圍蛀食,造 成一橫環食痕,梨樹水份因之不能上升,造成被咬枝條上部枯 萎,幼蟲沿髓部向上蛀食,形成隧道,而糞便即自進入孔排出,幼蟲老熟 後,開始營造蛹室將幼蟲隧道封閉脫去最後一次皮進入蛹期,蛹期為3~5月及8~9月,羽化常於夜間進行。成蟲晝間棲息於枝葉或雜草等之蔭蔽處 ,夜間才開始行動。產卵為間歇性,日夜皆可進行,每次產卵數粒或二、 三十粒堆集一起,每一雌蟲產卵數平均560粒,成蟲發生期為4~6月及8~10月。
防治方法:
1.冬季休剪時發現被害枝條即予剪除燒燬為最根本防治法,生長期發現被幼蟲蛀食孔,可用鐵絲插入孔內刺死幼蟲。
2.防治藥劑:目前尚無推廣藥劑防治此蟲,但可把握防治適期,4月下旬及9月下旬卵孵化期,幼蟲尚未蛀食枝條前,可用2.8%賽洛寧稀釋1000倍每隔15天施藥一次,連續二次。 

    

咖啡木蠹蛾

  

(14)梨綠蚜

英文名:Pear green aphi
學名: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俗名:青苔、龜蠅
生活習性:
   梨綠蚜屬同翅目蚜蟲科,主要寄主為梨、 枇杷,年發生八、九世代,在高冷地帶以卵在 芽縫或枝條裂皮內越冬。春季新梢伸長時,卵 孵化發育為幹母,為有翅型飛散至各處繁殖, 以後皆以無翅雌蟲單性繁殖。成若蟲均喜棲息 於嫩芽葉背吸食汁液,繁殖甚速,新梢被寄生影響 發育,密度高時其排泄 物引發煤病,更可減低商品價值,每年以4~5月危害最嚴重。
防治方法:
(1)蚜蟲發生時,使用40%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稀釋1200倍。
(2)8%賽洛寧乳劑稀釋2000倍,防治一次,隔14天視發生情形,再施藥一次。

  

 梨綠蚜

  

(15)桑介殼蟲

英文名:White peach scal
學名: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
俗名:白夾骨苔
生活習性:
   成蟲產卵於介殼下,約40~180粒,卵期4~10天孵化幼蟲爬出母體,即於母體附近插入口器於樹 皮內吸收樹液不再移動,次第分泌蜡質物造成介殼 。若蟲經三次脫皮成無翅之雌成蟲,雄蟲則經二次 脫皮成蛹,再脫皮則成為有翅之雄成蟲,若蟲常在 無日光之處集合,吸取樹液,影響果樹生育降低產 量,嚴重時造成枝條枯萎。台中地區每年發生五世 代,通常于3月、5月、7月、8月及10月下旬發生。7~8月發生密度較高,若不加以注意防治,則常影響 嫁接成活率。
防治方法:
1.冬季剪除被害枝條並燒燬。
2.果樹生育期中可使用40%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稀釋1200倍防治,冬季落葉後至萌芽前使用44%大滅松乳劑或40%滅大松乳劑稀釋1000倍混合夏油100倍防治1~2次。

  

 桑介殼蟲

  

(16)桑粉介殼蟲

英文名:Pear mealy bug
學名: Mulberry mealybug pseudococcus comstock Kuwana
俗名:棉仔苔
生活習性:
   桑粉介殼蟲主要危害桑樹,在梨樹一般於花期即出現於花萼部,結果 後,棲於果柄與果實之接縫間或果蒂為害,並分泌蜜露引起煤煙狀污斑, 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嚴重時可引起落果,高冷地帶年發生二、三世代,在 無果期棲於枝上之粗皮下裂痕間多以卵期越冬,越冬卵於梨 開花期開始孵 化,而在套袋園往往潛入袋中果上加害,造成大災害。
防治方法:(暫定方法)
1.害蟲發生時可使用40%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稀釋1200倍防治。
2.越冬期以44%大滅松乳劑稀釋1000倍液或40%滅大松乳劑1000倍液混合夏油乳劑1000倍使用。

   

薊馬   果實蠅危害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