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2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2期 > 梨樹開花期之生理與著果之探討

梨樹開花期之生理與著果之探討

梨樹開花期之生理與著果之探討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林嘉興、張林仁、廖萬正

   

前言

  梨樹開花後約一個月內,枝葉的生長及果實初期的肥大,完全依靠樹體貯藏的養分供應,故 冬季休眠期間貯藏養分的多寡,會影響開花期的早晚、開花的整齊度以及新梢的生長速度。若貯 藏養分充足,可以看到開花期之花朵為花瓣大、色澤鮮、雄蕊多、花萼大、花梗長且花器發育完 全,新梢萌芽後基葉大、高接砧枝幹上不定芽之發生量多等徵狀,此時如能配合適當的管理作 業,即可促進開花授粉及著果。台灣經營梨園的農友,大部份習慣施用含氮量高的有機質肥料做 為冬季基肥,梨樹謝花後,自根部吸收之大量氮素與樹體內碳水化合物結合形成蛋白質,供應營 養促進新梢的生長。萌芽初期,氮肥之肥效愈高新梢生長愈旺盛,但是到了開花結果期,由於貯 藏之養分已大部分轉移至新梢,使開花過程無法得到充分的養分而影響著果率;在幼果期若新梢 生長勢過程則會引起生理落果。故冬季施肥須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開花期間並須觀察萌芽早 晚、基葉大小、不定芽的萌芽密度及生長速度,如果不定芽的萌芽數多且生長速度快時,則應提 早做抑制處理並調整施肥,才能減少生理落果。

結果枝之種類及結果習性

  梨枝條一般分為結果枝、生育枝、及生長過盛的徒長枝。結果枝又可依照長度分為長果枝、 中果枝及短果枝三種。在冬季修剪期間枝長30公分以上的枝條稱之為長果枝,枝條末端之花芽為 頂花芽,基部到近末端的花芽為腋花芽。長度在15~20公分之間的結果枝稱為中果枝,此種枝條 上也包含有頂花芽及腋花芽。至於春季萌芽後在基部生長叢生狀葉片,芽體生長後不再伸長,長 度停留在1~5公分以下之枝條,只有末端一個花芽者是為短果枝。

  短果枝無法自萌芽後之主枝或亞主枝上形成花苞,大部分是上年以前之生育枝、長果枝或中 果枝,因其先端的3~4芽有頂端生長優勢,其以下到基部之間萌芽後無生長之葉芽(腋芽)就形成短 果枝。中果枝及長果枝則為當年生枝條,在6~8月間形成花芽,翌年才能開花結果。在花芽分化 期,營養生長良好的枝條末端無停心時,基部花芽形成不良,翌春只有末端數芽含腋花芽,基部 大部分為葉芽,故結果期管理為影響年開花率的主要關鍵因素。

  短果枝與中長果枝的腋花芽,結果後之品質因品種、園地及環境條件而異,到目前還沒有定 論。一般而言,短果枝之果實熟期早、果實小、糖度高;而中、長果枝之腋花芽所結果實體積 大、熟期遲、糖度較低。生產高糖度之果實為目標的果園,短果枝之果實留果較多,但只留短果 枝而無中、長果枝之樹,經多年後樹勢容易弱化,產量逐年降低,為最大缺點。若以高產為栽培 目標則以留中、長果枝為佳。反之,若全樹都留長果枝,雖有強化樹勢的作用,經過數年後樹勢 生育旺盛,但會有花芽分化稍差、結果不穩定、果實品質下降等不良後果。為了兼顧產量與品 質,日本有許多學者主張在修剪時須做適當調節,短、長果枝各留半數,或是短果枝6/腋花芽4的 比例(平田,1983),如此即可平衡結果與樹勢的生長。

萌芽至幼果期的生理條件

1.開花期前後的結果條件

  梨樹開花時,必須有發育正常的花器(雌蕊及雄蕊等)、適當環境條件、及受精結束後胚之發 育過程中養分的競爭等三種條件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結果率。花器構造發育不正常的最大原因為 貯藏養分不足,如上年度結果過多、氮肥過多、枝條在秋末再生長、根部發生障礙或藥害引起早 期落葉等因素,導致碳水化合物的生產與蓄積之不足,造成花芽分化及花器發育不完全。

  開花期間之環境條件,以氣溫之影響最大,一般品種在溫度15℃以上時,從開花、授粉到結 果均能正常進行。此期間若遇到寒流,將會影響花粉的發芽率,阻礙花粉從柱頭伸入花粉管,使 其無法到達胚珠完成授精過程,而著果率也隨著溫度降低而下降。除此之外,在低溫期授粉容易 引起胚珠發育不完全,形成變形的種子或種子數過少,這些均是引起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2.萌芽與貯藏養分

  梨樹在自發休眠結束,進入他發休眠的時間,如遇到適當的溫度,以溫帶梨系統為例,當溫 度達6~7℃時花苞即開始萌動,10℃以上則急速萌芽及開花。然而在溫度適當,但樹體內水分不 足的情況下,通常無法正常萌芽及開花,尤其在樹體內貯藏養分之碳氮比(C/N值)低之時,開花萌 芽不良,並影響到開花後的受精及著果。一般從外觀判斷萌芽枝條的充實度,以廿世紀梨而言, 如萌芽後一週內新梢上的葉片呈紅色,經過10天左右轉為綠色,即表枝梢內碳水化合物含量較 高;反之,如新梢上之葉片在展葉後呈綠色,或是在短時間內轉為綠色,即可判定氮素過多(平 田,1983)。發現此種情形後應提前做生育調整,否則一定會引起嚴重的生理落果。

  授粉後胚發育期間最大問題為胚與新梢競爭貯藏之養分,尤其是花與新芽同時萌發時,開花 授粉所需之養分在與新梢生長優勢爭奪下,胚珠無法得到足夠的養分受精,便因不稔而落花(平 田,1983),這種情形在省梨園經常可以見到。故施基肥時應適度減少氮肥的施用量,以免根部在 萌芽期因吸收大量的氮素,而促進新梢過度生長,使生殖生長受到影響(平田,1983)。

3.自花粉不親和性及品種間授粉不親和性

  梨為自花授粉不親和性,意指相同品種之花粉在自然的條件下無法完成受精,目前台灣的梨 樹則尚未發現有自花完全不親和的品種。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為早生廿世紀梨,自花授粉完 全不稔性的品種,以菊水、翠星、幸水、新世紀、八雲等品種授粉,結果率高達96~100%之間(平 塚,1986)。故自花授粉能力稍差的品種,應選擇其他品種加以高接或人工授粉,這是提高結果率 最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許多自花授粉不親和的品種,雖然投入大量的人工進行授粉,還是無法確 保適當的結果量。如廿世紀×菊水、幸水×新水、幸水×八雲等組合,其授粉後結果率低之原因並 非授粉品種之花粉發芽率差,而是品種間不親和性所引起的。

4.氣象因素與開花結果

  梨在開花授粉期間受到溫度的影響最大。一般東方梨品種花粉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27℃, 花粉管之伸長量在27.5~30℃之間最佳。溫度若低於15℃或超過35℃,花粉之發芽及花粉管之伸長 量將顯著降低,並容易產生變形果。花粉在溫度18℃以上時,約經3小時即開始發芽,約經30~48 小時花粉管到達珠秈,期間之長短受溫度所左右,溫度稍高時伸入時間縮短,遇到低溫時到達時 間則較長,比如20℃時花粉管伸入時間長達60~72小時(平田,1933)。除溫度之外,碳水化合物含 量高之花粉,低溫的抵抗性強,可加強花粉的伸長力,而縮短到達時間及增加授粉率。一般日本 梨系統,營養狀況正常的樹體,從花粉附著於柱頭開始發芽,到完全受精結束所需要的時間,在 溫度15~20℃時需要90~120小時,在20~25℃時需要72~96小時,在25~30℃時則需48~72小時(南 條,1983)。

  梨從開花到種子形成,約需4~5日,這段期間受氣溫之影響最大。授粉後數日間以人工控制 溫度,白天控制在25℃時果實之種子率平均高達90%,20℃之種子率為75%,30℃則為65%;溫 度降低到15℃時完全種子率只有20%,上昇到35℃時為40%,若超過40℃或低於10℃則無法形成 正常種子,這是因為不同溫度造成花粉形質之差異,及受精後胚珠在不良溫度環境發育不全而引 起落花。實際栽培時無法以人為方式控制開花期的適當溫度,台灣每年在開花期到幼果期之間常 會遇到寒流,引起落花或落果,使高接梨的著果普遍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實非人力可以克服之難 題。

  梨的開花受精能力以開花當日至4日內最強,若在花瓣未張開前前進行授粉,則結果後產生 有蒂果的比率最高,且果實糖度較開花後授粉之果實低。開花4日以後授粉之果粒,產生變形果 之比率高,結果率及果實糖度也隨開花後之授粉日數而降低。故梨最適宜之授粉時間為開花當日 到4日內,其結果率及糖度最高、果形外觀最佳。

  梨授粉後子房開始膨大,自子房外部(以及花托)形成果肉之果實,一般稱為假果類,其果肉 厚而多汁,含有石細胞。當梨樹樹勢弱或果實生長期遇到下雨積水,土壤過濕或過乾,導致根部 吸收力減退,根壓作用降低時,所生產的果實產生大量石細胞,使果肉變硬,品質顯著下降(平 田,1983)。

  梨果實如受精完全,每果粒應有10個種子,而台灣營養狀態稍差的梨樹所生產的果實平均只 有2~3粒種子,非但影響果粒的生長,而且種子數過少容易造成生理落果。為了減少生理落果, 開花前樹體必需貯藏充足的養分,如能配合開花期的氣象條件,授粉後將可增加種子數。種子數 的多少影響到果肉養分之平衡與植物荷爾蒙之產生,故增加種子數後,即可防止梨之生理落果, 並可促進果實的肥大與品質。

促進著果及預防落花落果之措施

  梨謝花後之落果原因有多種,其中以授粉不良及胚之發育不全等二種生理因素影響最大。一 般產期調節的梨開花期授粉不良的主要原因在於處理時間過早,樹勢從營養生長尚未完全的樹型 調整到生殖生長的樹型,即開始除葉處理,致使開花期養分不足,或盛花期氣溫過高(超過35℃以 上),且空氣溫度過低,均會引起花器不完全或不受精的情形。也有許多果園氮肥施用過量或不 足,引起花器發育不全,開花授粉不良,著果後種子數少,均為橫山梨早期生理落果之主要因 素。預防落花、落果的對策,以下列數項分別敘述:

1.增加貯藏養分的利用率

  果實生育期間葉片合成之碳水化合物,除供應果實生長之外,其餘均貯存於枝條,果實採收 後,大部份養分移行至枝幹及根部貯藏,到了休眠期,養分以澱粉及中性脂肪的型態蓄積於枝 幹,此乃代謝作用前驅物質之主要來源。低溫期樹體內的糖類、蛋白質、磷脂質等含量增加,結 果枝水分含量低而耐寒性高。到他發休眠結束之後,根部吸收水分及養分,輸送到枝幹分解,貯 藏之糖類含量隨開花及新梢生長而減少,因此枝幹貯藏養分蓄積量不足時,將使花器發育不完 全,遇到不良天氣則易引起落花、落果,尤其新梢生長過盛時更為嚴重。故果實採收後,防止早 期落葉,並提高養分的蓄積量,以增加開花授粉率及種子數,乃是防止落花落果相當重要的途 徑。

  在栽培管理上,增加樹體養分貯藏量的方法,有以下數點:(1)加強病蟲害防治,以免葉片受 病蟲危害引起早期落葉;(2)防止葉片生理機能老化;(3)預防果實成熟期葉色過淺;(4)改善土壤理 化性質;(5)調整土壤pH值;(6)避免葉片鉀及錳含量過高;(7)增強土壤保水性,防止土壤過乾或 過濕;(8)應用生長調節劑延長葉片壽命等。

2.應用授粉技術提高結果率及種子數

  梨在開花期遇到低溫或天氣不良時,擔任授粉工作的媒介昆蟲活動減少,雄蕊之花藥開裂稍 差,授粉率低,直接影響結果數。尤其在連續多日的寒雨、開花期長之時影響最大,此時部分已 開展之雄蕊及花瓣遭受寒害且無媒介昆蟲來授粉,應於短期的寒流過後立即進行人工授粉,並誘 導蜂蠅類等訪花昆蟲在園內活動,並慎重選擇防治藥劑,以免危害訪花昆蟲而影響授粉。目前應 用授粉技術提高著果率之方法,有(1)人工授粉、(2)增進訪花昆蟲授粉及(3)利用生長調節劑增加授 粉率等三種。

3.改善基肥的種類及材料

  氮肥如施用過量,開花期新芽生長迅速,致使養分移向新梢,授粉時結果枝無法得到足夠的 養分,引起嚴重落花或落果,且結果後種子分佈不均,果肉之內生荷爾蒙不平衡,形成變形果或 障礙果。此種園於冬季施用基肥時應避免施用速效性氮肥,應選擇碳素率高、含氮量低之有機肥 料,以降低花期新梢生長量,並促進細根之生長。其次,所施之有機肥料須醱酵完全。若施用醱 酵不完全的粗質有機肥做為基肥,到開花期時,基肥正好在土壤中醱酵,吸入土中氮素以供微生 物活動,將使根部附近的氮素發生短期性的不足。在開花期間氮素不足時,將使花苞開放不整齊 且花苞顏色不鮮豔,到授粉期間子房易萎縮而黃化,而發生落花或結果不良的現象。此種情形在 缺乏水源之坡地最為常見,有此現象之園地應提早施用完全腐熟之有機質肥料,使肥料到開花期 能完全分解在土壤中,樹液流動後隨時可供根群吸收利用。

4.開花期葉芽過早萌發的調節

  氮素肥料(基肥)施用過量或修剪過強之樹,在開花時期果芽基部的葉芽於花苞裂開後會先伸 長或與花朵同時生長,到了盛花期這類新芽生長快速,花朵得不到足夠養分而落花,因養分移向 新梢,胚缺乏養分而發育不良或形成不完全種子,且種子產生之荷爾蒙不平衡,果實初期發育不 良易形成變形果,並引起生理落果。開花期的田間管理作業,須經常觀察萌芽的早晚與生長狀 況,發現萌芽早且生長快速時,應及早控制新梢的生長,才能增進著果,否則全棵樹均無法著 果。

5.葉面施肥調節新梢生長

  開花期應經常注意新芽(葉芽)萌發早晚與生長狀況,萌芽時間在開花之前,或葉芽萌芽後速 生長者,落花及落果的情形一定較為嚴重。有此情形時,在開花期應以無氮肥之液體肥料噴施新 芽,也有多農友使用第一磷酸鈣或第一磷酸鉀、益收生長素(濃度應在一萬五千倍以上,濃度過高 時幼果容易產生離層而脫落);或在土壤中灌施硼酸,但效果不穩定,處理後有效果良好者但有少 部分效果不理想,可能受開花期氣候影響的關係。

6.開花期前後保持土壤濕度

  梨之根群於開花期開始活動,吸收土壤中之水分、養分,帶動樹體內之貯藏養分轉化及代謝 作用,以供新梢生長及開花結果利用。如果遇到乾旱季節,土壤水分供給量減少,貯藏的養分無 法被有效利用,將使梨開花不整齊或著果差,故旱季應事先貯備適量的水,以備開花期缺水之 需。梨園要開始灌水時,應先觀察埋設於深度30~40公分之間的土壤水分張力計,當水銀指示度 在40公分(PF 2.7)時開始灌水,每次灌水量約為15~20mm,使灌水深度達到土壤深度40公分左右 (浦木,1983),才能使梨樹正常開花結果。梨樹耐濕性高,需水量較其他果樹為高,但土壤內含 水分過量時土中氧氣不足,將影響根部的活力,尤其是開花期遇到寒雨的天氣時,結果率常普遍 不良,目前除了改善根群生長、強化樹體及設法防雨之外,尚無更可行之方法。

7.開花期維持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若不足,開花時花藥將萎縮而無法裂開、雌蕊柱頭乾枯無法授粉、或授粉後花粉管 伸入困難,導致謝花期花柄黃化而脫落。因此,開花期如遇到乾燥風,應於上午九時及下午二時 左右進行噴霧,增加空氣濕度,以減少花柄黃化而落花的情形。

8.高接授粉品種以增進著果

  橫山梨雖可自花授粉而結果,但開花期遇到不良天氣或樹體養分不足時,授粉率甚低,如選 配其他品種之花粉可促進授粉與著果。花粉來源可取自平較易取得之品種,如鳥梨或棠梨,亦可 取自高海拔栽培之各品種。將採取之花芽高接於亞主枝或側枝上,生育期間控制其生長以促進花 芽分化,而在橫山梨落葉前先將授粉枝除葉,以配合橫山梨開花授粉時段,使授粉枝與橫山梨之 花朵同時開放。亦可剪取授粉枝採用瓶掛插枝法,在橫山梨開花時,將瓶子掛於梨樹四週短果枝 群密集之部位,對提高授粉率有很大的幫助。

9.生長調節劑處理

  橫山梨遇到不良氣候或花朵色澤不鮮艷時,即可預測著果將不穩定,在此種情況下,可於盛 花期使用2, 4-D或NAA噴佈處理,以減少果蒂離層產生,並可抑制新梢的生長,提高著果率。近 年亦有使用promalin (BA+GA 4 +GA 7 )液劑之2500~3000倍稀釋液處理,對促進著果亦有良好的效 果。施用過生長調節劑之梨樹,謝花後著果量較高時,應注意觀察新梢生育狀況。開化期使用生 長素抑制的新梢,在藥效降低後新梢會回復生長,養分又移向新梢,果粒得不到足夠養分,會造 成幼果期嚴重落果,遇到此種情形應以磷、鉀含量高之肥料進行全樹葉面施肥,以緩和新梢的生 長勢。至於著果量高、新梢葉片短小且大部分停止生長、樹勢生育弱、果實養分不足,而引起幼 果期落果之梨樹,應以含氮量高之肥料做葉面施肥,以補充養分之不足,可減少落果及促進果粒 肥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