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12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12期 > 認識國產高品質梨之果實

認識國產高品質梨之果實

認識國產高品質梨之果實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林嘉興、張林仁、廖萬正

  

  梨屬於薔薇科(Rosaceae)梨亞科(Pomoideae)梨屬(Pyrus)植物,全世界約有35個種,野生於 亞洲、歐洲及非洲等地,分佈區域甚廣,主要集中在地中海、高加索、中亞及中國。栽培種概分 為東方梨及西方梨二大類。東方梨原產於我國,可分為秋子梨、白梨及沙梨等三類。秋子梨原產 於東北地區,生長旺盛,樹型高大,多數栽培種具有耐旱、耐寒、耐瘠的特性。白梨主要分佈於 淮河與秦嶺以北的華北及西北地區,適合冷涼乾燥的氣候,栽培品種最多,品質優良。砂梨是淮 河以南的主要栽培種,適合溫暖濕潤的氣候。日本梨及橫山梨是我國南方的砂梨系統經改良育成 目前的栽培種。

  台灣梨之栽培,是在一百多年前隨先民自華南一帶引入,種植於新竹橫山等地,以後逐漸繁 殖傳播至全台灣。台灣光復初期種植之梨樹,大多與其他果樹混植,採放任管理,無固定的整 枝,樹型直立高大,栽培品種多達十餘種,經過數十年自然淘汰後,目前僅剩下在海拔800公尺 以下栽培之橫山梨。其整枝方式,從民國四十年代開始,將放任管理之高大樹型矮化,最初以竹 竿支撐,民國五十年代後期,才逐漸改變為鐵絲及鋼索固定之水平棚架。

  溫帶梨品種在民國18年自日本引進,在台北及台中山地試種,由於山區年雨量高,且不了解 梨之生長習性,致使引進之溫帶梨無法達到經濟栽培。民國47年中部橫貫公路開闢完成,政府積 極開發公路沿線農業資源,農復會及有關機關自國外引進許多溫帶果樹,其中梨、蘋果、桃、李 等試種成功後,引起許多果農種植興趣,使栽培面積迅速增加,蔚為台灣新興產業。

  民國五十年代後期,橫山梨利用藥劑除葉生產春果方法完成後,雖然品質尚差,但因其產量 少,以致價格高,利潤頗豐,果農競相仿效,不到十年間,橫山梨春果生產過剩,價格低於成 本,使橫山梨栽培面積大幅下降。民國六十年前後,部分果農將溫帶梨品種嫁接在橫山梨徒長枝 上當作授粉品種,具有穩定著果作用。民國64年,東勢鎮張榕生農友發現高接於徒長枝上之溫帶 梨可正常結果,並可收穫優良品質之果實,其他農友紛紛採行此方法生產溫帶梨,而發展成為橫 山梨高接溫帶梨(稱之高接梨或寄接梨)之栽培模式。

  台灣低海拔地區栽培的梨品種以橫山梨栽培面積最大,但目前許多產區之橫山梨以高接方式 生產溫帶梨為主,寄接品種以新興、新世紀、幸水、豐水等為主。高海拔地區之栽培品種以廿世 紀、新世紀、新興等品種較多,菊水、松茂、長十郎等栽培面積較少。其品種特性如表一。

表一、梨主要栽培品種之果實特性

品種

果實外觀及品質

產期

橫山梨

果實呈橢圓形或扁圓形;果皮為赤褐色或深褐色,向陽面較光滑,果點粗大明顯;果梗粗褐中長;果重200~600公克;果肉白色,切開貯放後變淺褐色,肉質粗,纖維多,果心大,密佈石細胞;糖度約8~13度;略帶酸澀。

秋花春果:4~6月春花秋果:8~10月

新興

果實橢圓形或扁圓形;果肩部隆起;果皮呈褐色,果點粗而明顯(未套袋者);果重300~500公克;果肉白色;糖度8~12度;肉質與風味中等。

梨山地區:8~9月高接梨:6~7月

幸水

果實橢圓形或扁圓形;果皮為褐色光滑,果點中等,未套袋者較明顯;果重150~400公克;果肉白色,肉質細緻多汁;糖度約10~20度;味甜略帶香味,風味佳。

梨山地區:8~9月高接梨:5~6月

豐水

果實呈橢圓形或扁圓形;果皮為褐色光滑,果點中等,未套袋者較明顯;果重250~500公克;果肉白色;糖度約10~12度;風味佳。

梨山地區:8~9月高接梨:6~7月

新世紀

果實呈橢圓形或扁圓形;果皮為黃綠色或黃白色,果點細小不明顯;果梗基部長而大;果重約150~400公克;果肉白色,甜脆多汁;糖度8~12度;耐貯藏。

梨山地區:7~8月高接梨:6~7月

註:高接梨(寄接梨)之產期依嫁接時不同可略為延後或提早。

  根據農林廳統計,民國八十三年台灣梨之栽培面積為10,494公頃,其中以台中縣之6,387公 頃最多,其次為苗栗縣1,675公頃及南投縣1,186公頃等,三縣共佔全台之88%。橫山梨之主產地 在新竹縣關西、新埔、尖石,苗栗縣三灣、頭份、獅潭、大湖、卓蘭、台中縣東勢、和平、新 社、石岡、后里,南投縣國姓、中寮、仁愛,嘉義縣竹崎,宜蘭縣三星,台東縣卑南、鹿野、關 山等鄉鎮。橫山梨高接溫帶梨(高接梨、寄接梨)之主要產地在東勢、和平、新社、卓蘭、大湖、 竹崎及台東等鄉鎮。溫帶梨栽培於中、北部海拔1,6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主要產地在台中縣和平 鄉(如佳陽、梨山、環山、松茂、武陵農場及福壽山農場等),南投縣仁愛鄉(如清境、翠峰)及桃 園縣復興鄉等。

  梨之產期依其品種、海拔高度、各產地間栽培環境的不同、或各品種間生育日數與栽培模式 不同,其採收期有很大的差異。低海拔種植之橫山梨,正常花期在2~3月,於7~9月間採收果實, 南部成熟期較早,中、北部產期較晚。在9~10月間以人為除葉處理之植株,可於翌4~7月間採收 果實,目前產區在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及台東縣各鄉鎮。橫山梨高接溫帶梨各種品種之產期 依序為:幸水梨在6月旬~7月上旬,豐水梨及新世紀梨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新興梨在7月中旬~8 月中旬,若將嫁接時期提早或延後,可調節各品種之產期早晚。高山地區溫帶梨之產期,因品種 及海拔高度而異;廿世紀梨及新世紀梨在8月下旬~9月下旬,新興梨在9月中旬~10月中旬,長十 郎梨在9月上旬~10月上旬。高山地區栽培之各品種採收後,經過適當冷藏處理,可延到翌年2月 供應市場。

  梨之果實可分為褐皮種及青皮種二大類,其果皮外觀及色澤則受幼果時套袋之材料影響。一 般使用多層黑色紙袋套袋之果實色澤,褐皮種呈黃褐色,青皮種呈黃白色或白,其外觀較佳,但 糖度低。以單層套袋者之果色,褐皮呈深褐色,青皮種為綠色,其外觀色澤較差,但糖度高,果 實的大小必須依品質特性而定,超過正常果徑範圍時,其肉質差、糖度低、風味不佳。故選購優 良梨之果實,以果實大小適中,果形圓整無瓣、呈扁圓形,果實尾端凹陷,果面呈光滑感者為 佳。

  梨之果實含有豐富的營成分,據廖敏卿(1985)編者「台灣水果集」中所載:梨每百公克全果 實含有熱量29卡、水分75.7克、蛋白質0.4克、脂質0.3克、醣質7.4克、纖維0.5克、灰分0.4 克、鈣8毫克、磷14毫克、鐵0.3毫克、維他命A 20國際單位、維他命B1 0.02毫克、維他命B2 0.02毫克、維他命C 8毫克、菸鹼酸0.1毫克。果實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的功效。

  此外,據甘偉松(1985)編著「台灣藥用植物誌」所載,梨之果實治痰咳,通大小便,去熱, 止渴,解酒毒。花煎服治霍亂,嘔吐及下痢,湯火傷。甘氏並引據本草網目卷卅指出,梨果氣味 甘微酸,無毒,主治熱咳止渴,切片貼湯、火傷,止痛不爛;治客熱中風不語,治傷寒熱發,解 丹石熱氣驚邪,利大小便;除賊風,止心煩氣喘熱狂,作漿吐風痰;卒暗風不語者,生搗汁頻 服,胸中痞塞熱結者,宜多食之;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梨之花可面黑粉滓。梨 之葉主治霍亂吐利不止,煮汁服,作煎治風;治小兒寒疝;搗汁服,解中菌毒。梨之樹皮,解傷 寒時氣。果實製梨膏,可治咳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