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9期

芬園鄉的鳳梨

中部地區鄉鎮農特產之四-芬園鄉的鳳梨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郭惠芬

  

  閩南話裡,『菸』都稱『薰』,發音同 『芬』。芬園的地名由來,相傳是因為滿清 時代,此地曾經有過大規模的菸草栽植,而 因之先有『菸(薰)園』之地方俗稱,再取其 雅,終告定名成『芬園』。

  芬園鄉位居彰化縣東陲八卦洪積紅土台 地之東緣,東臨草屯鎮,南接南投市,西傍 花壇鄉和員林鎮,北鄰彰化市;向為彰化通 往南投的必經要地。全鄉土地面積3,800餘公 頃,平地只分佔其中的40%不到,其餘的近 三分之二都屬山坡地;總人口數則26萬出頭 ,農業人口共佔其中的80%,是一民風純樸 之典型的農村社會型態。

  芬園鄉的耕地面積約共1,800公頃,主要 作物以水稻、荔枝、鳳梨、以及龍眼等為較 大宗,另外菸草、番石榴、蔬菜、花卉等等 ,也有小規模的栽培。不過,若論地方特色的發揚與消費者口味傾向之投 合等等自然人文條件,則要數鳳梨最富推廣潛力和發展遠景。事實上,透 過總計六班之鳳梨產銷班的通力經營,風味絕佳之芬園鳳梨已漸與早俱口 碑的米粉齊名,同屬深具號召力的芬園兩大農特產品,而為四方饕餮趨之 若鶩的競食對象。

  鳳梨和其他許多重要 作物一樣,早在史前時候 即經人類選拔、發展、以 迄馴化。其發源地,一般 相信應是出自包括巴西中 、南部、阿根廷北部、以 及巴拉圭等地一帶,亦即 在南緯15~30度和西經40~60度等區隔的南美洲境 內;哥倫布第二次新大陸 之航親嚐後,鳳梨才開始 飄洋過海,遠播世界各地 。台灣地區初見鳳梨生長 的記錄,始自西元1650年 ,據推測,應是從華南輾 轉引入的。

芬園鄉農會鳳梨產銷班班長張溪長先生     芬園鄉農會推管人員

   

  鳳梨屬鳳梨科土生類之熱帶多年生草本果樹;因係草木,故生長快, 種後20~24個月即能採收。鳳梨根系不深,對土壤選擇不嚴,只要排水良 好者,就可栽植;其植株不算高大,約一公尺出頭,且耐密植生長,因此 較不怕颱風;同時,其葉片堅挺、肉厚,更具特殊的貯水組織,因此而頗 耐乾旱。有此種種農藝優點,鳳梨成為台灣中南部及東部等地之廣大淺山 地段上相對較易栽培的安全作物之一,曾一度成為國內的三大果品(僅次於 香蕉和柑桔)之一。

  芬園鄉目前鳳梨的品系不少,風味上各獨領風騷,但也有不足為外人 道也的經營瓶頸。以鳳梨產銷班班長張溪長先生所栽培的『台農六號』鳳 梨為例,該台農六號係日本人在台灣育成而經省農試驗所嘉義分所張清勤 先生所一手推廣的品種;此一品種除固有之熱帶異國風味外,兼有股蘋果 清香,故又別稱『蘋果鳳梨』,向為消費者所鍾愛。但台農六號鳳梨種苗 來源有限,頗不能放手推廣,而其自然產期多從六月中旬至八月底,時值 夏季高溫季節,極易發生裂果或果肉有燙傷狀現象,大失其食用價值;此 外,此類品系亦甚易罹患心腐病,不易防治,同時,這種鳳梨由於果皮薄 ,多汁而細嫩,貯存能力弱。凡此種種,都令果農大傷腦筋。而因應這些 問題之解決對策,亦正是我等研究推廣單位今後亟需努力的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