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第5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第5期 > 中部地區農村婦女生活素質現況

中部地區農村婦女生活素質現況

中部地區農村婦女生活素質現況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張惠真

  

一、前言

  七0年代以前,人們為只要經濟發展、所 得提高,人民生活即可改善,此乃由於所得水準 與消費水準間有密切的關係,人們認為快樂的程 度或福利的水準與所得水準的高低呈正比,所以 認為一國的國民福利水準可以用國民所得水準作 為衡量的指標。但是在人民物質生活有了顯著進 步之後,卻發現所處的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社 會秩序與犯罪等方面的問題日趨嚴重,深覺無法 僅由經濟指標涵蓋如健康、教育、工作、住宅、 休閒等生活的全貌,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開始注意 生活素質的觀念。生活素質 ( Quallity of life ),是指 一連串的需要及滿足此種需求而使人們生活愉 快。它含有主觀意識與客觀環境兩種成分以及自 我、他人及社會體系三種相互關係,由於人的慾 望是遞昇的,故生活素質至少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1) 基本需要,包括個人生理與心理兩方面, (2) 遞 昇需求,包括對他人的環境的關係。

二、生活素質的指標建立

  生活素質是屬抽象概念,需要有指標來衡量,所以自 1960 年代後期世界各國均很重視生活素 質指標的制定,並引起很學者專家對生活素質問題的探討,台灣地區自民國六十年代起,開始重 視生活素質,並制定指標。高希均教授針對我國當時情況,提出十項生活素質的指標,包括生活 品質的經濟面、政治面與文化面,其要點如下 (1) 個人地位的尊重 (2) 個人機會的均等 (3) 生活基本要 求 (4) 健康與公共衛生 (5) 文教活動與娛樂 (6) 社會風氣 (7) 社會福利 (8) 大眾傳播 (9) 人際關係 (10) 自然 環境與公害。行政院經建會七十五年編印的社會福利指標如下: (1) 經濟狀況:包括社會經濟福 利、個人經濟福利等 。 (2) 個人發展:包括個人發展之機會、個人能力之發展、個人對機會之利用 等。 (3) 社會均等:包括就業機會、失業率、製造業員工薪資、所得分配、農家佔非農家所得之比 率、高中 ( 職 ) 以上女性學生之比率等。 (4) 生活環境:包括衣、食、住、行、娛樂、自然環境等。 (5) 教育與文化:包括六歲以上人口中不能讀寫者所佔之比率、教育支出佔政府支出比率、學齡組 人口在學率、高中(職 ) 以上女性學生之比率、出版圖書冊數等。 (6) 社會安全與福利:包括公共安 全、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國民住宅等。 (7) 衛生保健:包括健康、公共衛生等。可見生活素質所 涵蓋的範圍相當廣,舉凡謀生的難易、收入的多寡、醫療衛生、教育、娛樂等設施的良否以及居 住環境的好壞等均與之有密切的關係。隨時代的變遷或對象的不同,每個人對這些名詞所指涉的 內涵或許會有很大的出入,例如貧窮社會的人與富裕社會的人和低社會階層的人與高社會階層的 人對生活水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因此生活素質不能僅以家庭收支、家庭設備或用食物消費佔家 庭總支出比例的高低(恩格爾係數)來代表生活素質的內容,而應是指與生活有關一連串的需要及 滿足此種需求,而使人們生活愉快,因此本文以農村婦女生活需求滿意程度的主觀感受做為分析 重點。

  為了訂出能考量農村婦女生活各層面的內涵指標,以做為探討農村婦女主觀的生活感受,本 文衡量生活素質之指標係參考 Maslow 的需求層級理論,他將人類的需求歸納為五種層級包括 (1) 生理需求:衣服、食物、房屋、交通、睡眠、健康, (2) 安全的需求:工作、收入、儲蓄、環境、 宗教, (3) 相屬與相愛的屬求:婚姻、親情、友情, (4) 尊重的需求:成就、自尊心、自信心, (5) 自 我實現的需求:獨立自立、自我成長、了解自己、社會參與以及休閒等項目,來代表生活素質的 許多層面。

三、農村婦女之生活素質現況

  本文以台中地區農村婦女 300 人為對象,利用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受訪農村婦女對生活素質 有關問題的主觀感受,並藉以瞭解不同都市化程度及不同角色農村婦女間生活素質之差異結果發 現。

  1. 受訪農村婦女對於生活素質最感滿意的層面是相屬相愛的需求,其次是尊重的需求;而最 感不滿意的層面為安全的需求,其次為自我實現的需求;以細項而言,最滿意項目排列依 次為『衣服』、『親情』、『婚姻』及『友情』;最不滿意項目排列依次為『農業收入』 、 『儲蓄』、『休閒』及『自信心』,由此可見,農民的收入、理財方式、休閒及自信心的 建立與培養等屬於應優先改善者。
  2. 參加家事改進班之班員與未參加之非班員農村婦女,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相屬相愛的需求』、及『尊重的需求』等層級的滿意程度並無差異,而『自我實現的需 求』,班員與非班員的滿意程度有極顯著的差異,且非班員的滿意程度高於班員。
  3. 不同都市化程度之農村婦女對『相屬相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 求』之滿意程度都有顯著的差異,其中以高度農村地區之滿意程度最低。

四、如何提升農村婦女之生活素質

  從以上農村婦女之生活素質現況分析得知農村婦女對生活滿意程度以農業收入滿意度最低, 因此可能影響農民從事農業工作的興趣,及鼓勵年青子女向外發展造成農村人口外移,長此下 去,必將影響農業發展。農村婦女對於人類的需求層級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已不因不同都市化程度及參加家事改進班與否而在滿意程度上有所差異,但愈往高層級之需 求如『自我實現』之滿意程度則有差異性。農村婦女對人類最高層級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的滿意程度因不同都市化程度而有差異,呈現出高度農村地區之農村婦女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滿意度低。

  綜合上述,我們認為欲提昇農村婦女之生活素質,可朝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1) 應繼續推動提 高農民所得措施,引導農業經營走向市場導向的做法,以因應國際化自由化的衝擊,使農業持續 穩定的發展,改善農業收入。 (2) 加強精神層面之生活教育,特別是針對參加家事改進班之班員及 高度農村地區之婦女,以滿足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3) 今後家政教育工作對高度農村婦女應提 供『自信心的培養』、『對生活的規劃』等訊息及課程,以提高生活的滿意度,提昇生活素質。

  

今後家政教育工作應以提高農村婦女生活素質為目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