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專訊創刊號

首頁 > 出版刊物 > 臺中區農業專訊 > 專訊創刊號 > 台中縣的示範性富麗農村

台中縣的示範性富麗農村

台中縣的示範性富麗農村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黃穎捷

  

  台中縣政府為遵照台灣省政府連主席施政重點『建設富麗農村』的構想,以彰顯歷年來各項地區農業發展方案計畫執行成效,並凸顯『地區農業整體發展與富麗農村的典型示範』,經農林廳有關單位與該縣政府共同勘定新社鄉之新社、大南、永源(馬力埔) 等三村,為富麗農村示範預定地,經由該府依農林廳於本(八十一)年三月九日召開研商台中縣建立富麗農村示範地區座談會之結論,完成該地區之調查規劃,並擬定執行計畫草案,其間經多次溝通,協調,於六月十三日地區農業發展富麗農村概算會議及七月三日地區農業省預算會議修正通過,這項『台中縣新社鄉新社地區富麗農村示範計畫』經正式核定辦理。

  台中縣新社鄉地區位於新社鄉西北部精華區,面積約有五百公頃,屬於山坡階段台地,海拔大約四百到五百公尺左右,年平均氣溫約23℃,年雨量約2250公厘,雨量集中在夏季,常年涼爽舒適,土壤為酸性黃壤土。該地區八十年底總戶數2198戶,人口數8960人,其中農戶數1255戶, 農業人口2211人,全區專業從農人口占約 24%

  該地區實際農地面積有430公頃,水果生產占357公頃,其中以枇杷為主,佔205公頃;其次為葡萄100公頃;梨52公頃,夏季蔬菜43公頃,夏季蔬菜43公頃;香菇12公頃;其他作物18公頃。農家規模平每戶耕地約0.34公頃。水果是該地區主要經濟來源,近年來香菇及夏季蔬菜生產亦有日益增加的趨勢,目前該地區每戶年淨收益約新台幣45萬元。由於這地區係平坦台地,位於台中市與東西橫貫公路間,省代養一二九號道路縱貫南北,氣候涼爽,景色優雅自然,田園如棋盤排列有序,村落依傍果園,現代化農宅散佈其 間,點綴之紅瓦綠籬,耀眼而溫煦:夕陽餘暉白鷺翱翔,呈現祥和之氣,社區內,現代化農宅、土角厝、三合院相互輝映,和諧耀目;社區外綠園青山,綠意盎然,令人心怡。河流景觀有食水嵙溪自「湳堀」匯集,沿本區西邊山腳向北流注大甲溪;其間小型攔水壩一處,業已開發為『雙翠樂園』遊樂區。水頭水尾各有千年神木蒼蒼,溪中水流魚蝦豐富;尤其稀有魚類-豆魚悠游其間深具特色。

  目前該地區所面臨的問題:由於工商發達,農產收益相對偏低,導致就業機會困難,青年人口外流,社區人口老化,影響家庭結構及人際關係發展。其次公共設施不足。環境衛生較差,建築物缺乏妥當規劃,傳統特色的農宅逐漸消失,農地利用未能有效規劃,農民組織渙散,產銷有失調的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項「台中縣新社鄉新社地區富麗農村社範計畫」編列執行總費共達25,354,000元,其中中央補助3,998,000元,農林廳補助8,677,000元,縣及地方配合12,679,000 元。 這項計畫的實施希望能達成如下的目的:

  1. 參酌新社地區民俗、產業、與自然地理環境等,規劃有特色之建設目標『自然化』,進而將改進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及保育農村生態之『三生』相互關連併進,綜合發展為一個富麗農村。
  2. 透過整體性的綜合規劃,落實改善農宅及家戶衛生,加強興建公共設施,提高農民生活品質,改善農業經營環境,提高農民經營意願。
  3. 輔導農民組織產銷經營班,促進農地有效調整與利用,發揮班隊組織,建立產銷一元化制度,帶動集團性農業發展。
  4. 推廣環境綠化、美化工作,增建農村遊憩設施,並配合農村特有產業,以觀光農業吸引遊客,帶動經濟發展,並提供都市人口休閒場所,達成鄉村都市化的目標。
  5. 有效利用新社地區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活用自然條件,創造美麗舒適的生活環境,培養愛村且能順應國際潮流的村民,在安康樂利的環境下,渡過美滿的人生。
  6. 該計畫工作項目計分十二大類,三十三小項,其中新庄鄉公所負責一小項,新社鄉農會負責三十二小項,全部由縣執行小組確實控管計畫進度,於八十二年六月下旬完成計畫之執行;有關技術協助邀請台中區農改場,省種苗繁殖改良場輔導,並請縣『富麗農村協進 會』協助推展各分工業務。

  這項計畫實施內容包括:

一、推廣技術密集園特產品一落葉果樹生產改進:

  1. 改進高接梨、枇杷、葡萄之生產技術,指導產期調節技術,設置示範園,加強土壤改良改善生產設施,引進選育新品種。
  2. 加強果農組訓輔導強化果樹產銷組織,定期召開講習會,解決所遭遇問題。
  3. 補助防鳥網設施五公頃,灌溉設施十公頃,示範園生產資材四十公頃。

二、推廣技術密集園特產品-花卉生產調整及經營技術改進:

  1. 改進花卉生產技術,加強產銷一元化觀念,輔導建立種苗產銷體系,開發新品種,加強國內外市場之開拓。
  2. 加強花農組訓教育,輔導花卉共同經營二班 (蘭花、草花各一班)定期召開講習觀摩活動,辦理花卉展及參加促銷活動。
  3. 補助網室設備0.3公頃。

三、推廣技術密集園特產品-老化果園土壤改良與施肥改進示範:

  1. 改進老化果園之施肥方法,以深耕施肥改良土壤及果樹對養分之吸收,施用有機質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提高產品之品質及產量,並作系統分析。
  2. 加強果農組訓,輔導產銷組織,定期召開講習會,解決所遭遇問題。
  3. 補助有機質肥料60公頃,酸性土壤改良果樹60公頃,蔬菜30公頃。

四、 推展農畜產品多元化運銷-產銷班集貨場及運銷資材輔助:

  1. 改善果菜市場交易設備,改進交易制度,增設電腦資訊設備,加強資訊報導,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收益。
  2. 加強農業產銷組織之輔導,建立正確之運銷觀念,定期召開講習會,解決產銷遭遇之問題,辦理促銷活動加強推銷本地區農特產品。
  3. 補助新二村產銷興建簡易集貨場三十坪,輔送機一台,紙箱40,000只塑膠箱1,000 只。

五、農地利用綜合規劃一實施農民共同經營班產銷一元化:

  1. 加強共同經營班活動場所之建立與改善相關設施。
  2. 加強共同經營班組訓,定期召開班會、講習會、觀摩會活動,落實產銷一元化。
  3. 補助班冷藏庫週邊設施一處,班集貨場兼湩動中心一處,地區農業館農民研習中心一處。

六、推廣技術密集農特產品之保護一經營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改進與推廣。

  1. 辦理主要病蟲害防治,建立防治曆,實施共同防治,建立防治曆,實施共同防治,指導果農實施套袋處理,改善栽培環境,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用藥成本。
  2. 加強果農教育,由農會遴選篤實果農組織共同防治班,推動區內之共同防治 ; 工作,辦理病理蟲害觀摩檢討會,講習會。
  3. 補助果樹栽培架保護材料梨樹20公頃、桃樹20公頃、葡萄園20公頃、枇杷園30公頃。

七 、農村社區發展:

  1. 提昇農村生活品質改善農村環境,配合民眾急切之需要,加強改善農村社區環境。
  2. 利用社區組織,推動社區綠化、美化工作並協助維護工程建設。
  3. 辦理新二村社區排水溝改善工程520公尺、馬力埔水頭社區排水溝改善工程220公尺社區水泥路面改善工程200公尺。

八、農村生活改善:

  1. 提昇社區生活品質美化綠化社區景觀,改善家戶生活環境,美化農村住宅。
  2. 開設農民才藝班三班及生活輔導組織,教育社區居民提昇生活品質,充實精神生活水準。
  3. 輔導農家生活環境改善廿戶。

九、宣導教育

  1. 利用各項活動及標示牌宣導本計畫之執行內容與各項農建成果,彰顯富麗農村政策之績效。
  2. 辦理農民組織宣導教育,設置富麗農村精神堡壘一處,看板三處。

十、農村生態保育及綠化:

  1. 主要道路6000公尺,沿線栽培植路樹及設置花台,栽植花苗與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共執行美化工作。
  2. 省代養 129 線道路主要路段美化6000公尺,社區美化二處。
  3. 辦理環境改善巷道設置花台100個。

十一、道路改善:

  1. 改善社區農民農業生產運輸農路之路面及排水溝,提昇運輸效率。
  2. 辦理農路改善工程3900公尺,排水工程1900公尺。

十二、 相關發展:

  1. 以農會為中心設置農民活動中心一處,設置大型活動場所、農民教室、家政教室,提供給 農民之活動設備及場所。
  2. 設置農民活動中心及農民家政教室270坪。

  上述計畫的實施,將可將獲得如下之效益:

  1. 提高新社地區農特產品之品質與知名度。
  2. 提高當地農民所得,激勵帶動農村經濟繁榮。
  3. 改善當地農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縮短城鄉差距,緩和農村人口外流,安定農村社會。
  4. 加強當地環境綠化及社會教育,利用親情與自然的調和功能,促使環境綠化,美化觀念深入民間,並培養興趣積極參與地方建設。
  5. 提供當地農村適當的生活基本設施及休閒活動空間,強化農村活力。我們由衷期待台中縣新社鄉新社地區這個示範性富麗農村的誕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