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為何水耕栽培之起源地在歐美洲呢?
答: 歐美國家位於溫帶地區,每年 10月以後氣溫下降,至12月下旬露地栽培之農作物會因天雪封埋而無法繼續生長。因 此 近百年來農民已習慣於利用保溫設施來栽培冬季蔬菜。然因設施內土壤長年使用後易發生連作障害。因此,乃有無土栽培之倡議。而水耕者係歷經礫耕、砂耕等介質耕作方式後衍生之近代栽培技術。
12.台灣第一座礫耕栽培場所在何處?
答: 桃園縣省立龍潭農校呂理福校長於民國 58年率先在該校屋頂上構築一座礫耕栽培示範中心。復於民國65年在該校青 德 農場構築一座3,000平方公尺之礫耕設施生產金針菜。
11.世界上第一座具商業化的水耕設施在何處?
答: 193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葛里克教授首先構築一座礫耕栽培槽,可生產甜菜,蘿蔔、馬鈴薯、果樹、禾穀作物及園藝 花 卉等。尤其是以種植一株高7.5公尺生產14公噸之番茄樹最為轟動。
10.何謂微量元素?
答: 水耕植物生長必需之 16種營養素中,鐵、錳、鋅、銅、硼、鉬及氯等7種,因植物需求量極微,但又不可缺,故稱 之 。
9.何謂巨量元素?
答: 水耕植物生長必需之 16種營養中碳、氫、氧、氮、磷、鉀、鈣、鎂及硫等9種元素,因植物需求量較鉅,故稱之。
8.水耕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素為何?
答: 水耕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素與土耕植物相同,計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銅、硼、錳、鉬、氯等 16種。除二氧化碳,可由植物葉部的光合作用而獲得外,其餘悉數由根部土壤中獲得。
7.水耕栽培常用為“固持”植物之介質為何?
答: 一般常用於固持水耕植物之介質為石礫、砂、木屑、蛭石、珍珠石、發泡煉石、碳化稻殼、泥炭土苔、泡綿、保利龍及岩棉等。
6.植物與土壤之關係為何?
答: 傳統之土耕栽培時,植物係藉由根系之伸展而“固持”於土面上,且藉根之吸收作用由土壤中吸取生長必需之“營養素”,換言之,“固持”與“營養”為植物與土壤間相互相成之關係。
5.何謂水耕栽培?
答: 為一種不需依靠土壤為介質之植物栽培技術,即將植株固定於水面上而由植物根部直接由水中吸收生長必需之營養素的栽培法稱之,水耕栽培或養液栽培。
4.養液是用原子量/原子序去決定養液濃度嗎(一公升的水)?有公式嗎?植物吸收養液後回流的養液pH值如何去控制?植物吸收後的養液要如何去知道養液還有多少養份?ppm(微量元素用)是如何得來?有公式嗎?在養液中要如何知道單一元素還有多少呢?有儀器可以檢測嗎?電導度有什麼用途
答 :
-
養液配方係依植物所需之必需元素量調配,再依克當量計算其濃度,其公式為S=10.37C 1.065 、S為營養液之濃度(m l/ L)、 C為電導度(ms/cm)。
-
用pH儀測定,營養液值不在5.5 ~ 6.5間需以酸鹼液調整。
-
用電導度計度量,若不在配方值之10%時,需以新鮮養液調整。
-
1ppm=1公克固體/1000 L溶液。
-
利用化學分析法以各種儀器如原子光分析儀去檢測。
-
電導度係用來度量營養液之肥力。
2.水耕方式經營蔬果種植,從網路上搜查資料驚然發現有某園藝研究所畢業者宣稱我們農政單位已不鼓勵水耕,並停止所有研究機關作水耕之研究,.試問該人所言是否屬實?如果是真實,則該政策理由為何?
答:
-
水耕蔬菜之栽培已行之多年,目前全台有一百多公頃之栽培面積,且栽培者另組成中華民國養液栽培協會,由政府輔導中。
-
本場從民國74年至今仍繼續水耕方向之研究推廣。
1.有機介質栽培是否適合在平地夏季時種植,有機介質栽培滴灌器材一分地要多少錢。
答:
-
有機介質耕夏季可種植小黃瓜,苦瓜及葉菜類。
-
每分地滴灌器材需10萬至15萬元,有機資材10萬至15萬元,植床耕資材10至15萬元。
© www.tcdares.gov.tw
https://www.tcdares.gov.tw/theme_list.php?theme=FAQ&category=7&page=4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