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香水文心蘭葉面上的黑斑並不會傳染,是一種生理病斑,為該品種所特有,組培或分株後於新植株上仍會持有,因為非病害所引起,故無藥物可防治。
答: 文心蘭於室內觀賞時應於介質表面已乾時再澆水,太常澆水反而會使根過濕甚至腐爛。
答: 一般保鮮劑包涵有一殺菌劑或抑菌劑,以控制水中細菌不致滋生堵塞維管束,影響切花吸取水分。另外可以加入少許蔗糖以提供切花之能量來源,可以持續開花並保持切花品質,本場售有「花久鮮」切花保鮮劑,可以延長切花壽命 3-5 天,加入蔗糖 2 % ,效果更好。
答:
有關地下水 pH = 7.55 ,是否適用於灌溉水一問題,建議最好再加檢測地下水之 EC 值,若測得之 EC 值在 1.0 ds/m 下,則需再檢測中所含鹽類種類,若尚不高,則可使用該灌溉水無妨,若 EC 值太高 ,則不宜供為灌溉水 。
建議文心蘭未新芽時,仍以平衡類複合肥料施之,如 N:P 2O 5: K 2O=20-20-20 ,開花期使用低氮、高磷鉀肥,如 N:P 2O 5: K 2O=7-6-19 。
菊花為短日植物,當秋天日長漸短就會開花。商業栽培上以夜間電照的方式抑制其開花,調控產期,同時獲得較長之切花,以因應消費者的需要,同時達到週年栽培之目的。
影響電照技術是否能有效抑制花芽分化的因子有三,一為電照光源之光質,二為電照之照度,三為電照之時間長短。商業栽培上,菊花為利用夜間電照控制開花最普遍之作物。
項目 |
作 業 事 項 |
---|---|
切花採收 |
|
預冷 |
|
分級包裝 |
|
貯藏 ( 冷藏 ) |
|
運輸 |
|
拍賣 |
|
運銷商 |
|
零售商 |
|
答:
1 、 物質變化:
(1) 玫瑰採收後發現,最初開放之花瓣鮮重是蕾期鮮重的二倍,在盛開之後花卉鮮重就逐漸下降,花瓣、花托及葉片之乾物重均逐漸減少,這種現象是因呼吸作用消耗養分所導致的。
(2) 玫瑰花瓣中消耗的醣類主要為葡萄糖,而體內的蛋白質成份也會在採收後逐漸減少。另外還有核酸、激素及酵素之減少及變化。
(3) 紅玫瑰有變藍的現象可能是因生理 pH 值變化所致,而有些種類的花瓣會黑化,則可能是因花瓣中的丹寧、多酚類的增加致使色素提昇之故。
2 、 水份變化:
(1) 由於切花採收後蒸散作用與呼吸作用持續進行,當水分損失量超過吸收量時,花朵就會呈萎凋現象,一般來說失水過於嚴重,就會提早老化而影響瓶插壽命。有時即使再吸收回原來的水份,但事實上已嚴重地影響了瓶插壽命。
(2) 玫瑰花的花梗細胞不具木質化,當水份吸收不足,細胞失去膨壓,花頸因無法支撐花朵之重量而下垂,這種現象稱之為『垂頸』。這種水分減少的原因是由於維管束堵塞,可能是氣泡堵塞或微生物產生之代謝物堵塞導管,或切花莖端纖維素酵素活性增加,產生大量果膠分解物引起導管堵塞所致。
3 、呼吸作用:
(1) 當溫度高時呼吸速率就會增快,切花會隨著溫度增加而加速老化。
(2) 降低溫度可以降低切花呼吸率,因此利用低溫冷藏是切花貯藏的良好方法。
4 、成熟度與乙稀作用:
(1) 一般切花採收時期係以切花能充分發育之最早熟度為最佳適期,如果熟度不夠會發生垂頸,花朵無法開放或開放不完全。
(2) 玫瑰對乙稀有輕微之反應,乙稀會促使玫瑰花凋謝,病蟲危害、組織受傷、壓傷均會促使乙稀產生,所以處理時應小心,不能硬擠、硬塞使切花受傷,以免對切花產生危害。
5 、衰老:
(1) 切花採收後乾物質明顯減少,而呼吸消耗及蒸散作用仍在加強,組織內的有機物質轉換成 CO 2 、水及能量,以維持基本的代謝過程,消耗到一定程度後,切花組織便進入衰老狀態。
(2) ABA 生長激素會促使老化, Cytokinin 及 GA 生長激素則會延遲老化。
植物症狀 | 缺少元素 |
---|---|
1. 於植物體內不易移動之元素 | |
(1) 由嫩葉頂端變形並延伸至葉基部,以後莖頂端部枯死 | |
A. 頂端部份新葉變成杓子狀,並由頂及四周開始乾枯,最後莖頂端部亦乾枯 |
缺鈣 |
B. 頂端部份新芽基部變淡綠色,新芽枯死、彎曲後頂端部份枯萎、部份枝條裂開、花苞畸型、果實畸型 |
缺硼 |
(2) 莖頂端部份不會枯死 | |
A. 新葉黃白化,產生壞死斑後枯萎 |
缺氯 |
B. 頂端部份新葉枯萎、捲曲,變褐色,不易抽稍,枝條軟化 |
缺銅 |
C. 新葉黃化、白化或出現褐斑,但葉片不會枯萎 | |
a. 葉肉組織或纖維質部份出現褐色小斑點,葉脈仍維持綠色 |
缺錳 |
b. 一般不出現枯死斑點 | |
(a) 新葉葉肉組織變黃並延伸至葉脈,全葉淡黃色 |
缺硫 |
(b) 新葉黃白化,葉脈初期仍維持綠色,後期全葉黃白化 |
缺鐵 |
2. 於植物體內易移動之元素,缺乏症狀由成熟老葉開始出現 | |
(1) 下位葉出現黃斑,以後轉為褐色斑點,葉脈仍維持綠色,但葉片不乾枯 | |
A. 下位出現黃斑,以後葉片呈酒杯狀向上捲曲 |
缺鉬 |
B. 下位葉脈間葉肉組織出現黃斑,並向上延伸,以後斑點轉為紅色斑點 |
缺鎂 |
C. 葉片變黃或出現褐斑,最後組織壞死,葉片呈褐色斑點 | |
a. 葉片初期呈暗綠色,以後葉尖及葉緣先黃化或褐化後枯死,莖部纖細 |
缺鉀 |
b. 葉片增厚,葉脈間出現木紋狀之細微黃斑,以後褐變,葉片明顯變小 |
缺鋅 |
(2) 由下位開始乾透而逐漸枯萎,莖部纖細並呈紫紅色 | |
A. 由下位葉向上依次變淡綠色,由內向葉緣逐漸黃化後轉為淡褐色乾透,葉片枯萎 |
缺氮 |
B. 植物呈深綠色,莖部紫紅色,下位葉變黃或乾透,呈綠褐色或黑色。 |
缺磷 |
不同大小尺寸球莖的正確株距,應視種植日期及栽培品種而定。種植密度很重要,因為種植的密度對植株的堅實度及花朵的品質,有決定性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在一平方公尺上種了太多球莖,則植株會太長而柔軟無力,光線不足時,花序會太短,甚至花會消蕾。至於栽培品種特性與種植密度關係,每個栽培品種的生長率及植株發育都應列入考慮,例如:在早春時,生長快速的品種 Hunting Song 及 Nova Lux ,將容易較早發生消蕾現象,如果這時光源不足或是植株密度太高,花就會消蕾,以下圖表說明了在何種範圍內的球莖大小可選擇怎樣的種植密度。
種植大小 ( 公分 ) |
每平方公尺種球數 |
---|---|
6~8 cm |
60~80 |
8~10 cm |
50~70 |
10~12cm |
50~70 |
12~14cm |
30~60 |
14 cm 以上 |
30~60 |
答: 文心蘭目前栽培苗主要採用組織培養苗,組培苗出瓶定植後 1 年半才可開花,第三年開始盛產,因此新建的文心蘭園前二年並無明顯收穫,需待第三年才能逐漸回本,因此淘汰老株的前二年即應栽培新苗,以備適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