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發表暨媒合會-連結產業、雙向交流及落地應用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稿
彰化縣大村鄉松槐路370號
中華民國113年7月26日
第五屆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發表暨媒合會
連結產業、雙向交流及落地應用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科技研發與產業界進行交流合作,以加速研發成果商品化及產業化,該場原定7月23、24日在該場大禮堂舉辦「第五屆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發表暨媒合會」,精選29項新品種及技術,並透由「一對一媒合洽談」與產業界進行雙向交流,惟24日活動因颱風「凱米」來襲之故改期至7月26日辦理,為讓不便前來參加的農業夥伴能一同參與媒合會,特別加開線上直播管道,颱風不減業者參與熱情,2天活動實體參與人次合計210位,線上參與人次共計18位,並有63件媒合洽談。
臺中農改場表示,該場致力輔導在地產業並實務解決農友需求,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減碳及農業缺工等議題,育成新品種、新技術及相關省工機械,期望藉由辦理媒合會吸引業者技術授權,共同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以加速擴散應用至產業。臺中農改場自109年辦理首屆技術發表暨媒合會,透過媒合會成功開發潛在的合作夥伴,並透由「一對一媒合洽談」洽談具體的合作項目與業界交流,促進技術於產業應用及後續研發方向參考。累計1至4屆共發表119項新品種與技術,48家次業者進行授權簽約儀式,315家次業者參與媒合,成果豐碩。
本屆媒合會精選29項技術,規劃五大主題包含「安全生產」、「智能管理與機械省工」、「採後處理與加工加值」、「耐候抗病新品種」及「循環減碳」,內容相當多元,如第一場次(23日)亮相的「安全生產」主題,發表對瓜類白粉病及炭疽病防治率可達50%以上之貝萊斯芽孢桿菌Tcb43菌株、調配方式簡單且無固體潮解問題之50%中性化亞磷酸溶液配方;「智能管理與機械省工」主題包括植物裝盆機設計研製技術、穗砧苗排列式夾持及斜切裝置及曳引機數位訓練模組等多項省工機械及創新訓練應用技術;「採後處理與加工加值」主題包括可調節四季蘭週年開花之組合物及方法、無咖啡因之健康茶飲選擇-蕎麥茶配方與製備技術及薏仁機能性成分萃取技術等。第二場次(26日)登場的「耐候抗病新品種」主題,發表包括脫殼率高、耐倒伏之蕎麥‘台中7號’、果形似水滴狀並具蜜香味之葡萄‘台中6號-羅娜公主’等多項優良品種;「循環減碳」主題發表木屑及果木枝條腐化配方、禽畜糞及衍生物處理與應用等,可進行農業剩餘物質循環再利用,並符合淨零減碳趨勢。
臺中農改場最後表示,本次發表內容可至臺中場官網下載技術發表暨媒合會技術手冊(https://www.tcdares.gov.tw/ws.php?id=13259),對於有興趣的品種或技術歡迎逕洽該技術聯絡人諮詢。本媒合會活動讓臺中場豐碩的研發成果得以讓業界知曉,以落實產業運用。未來該場將持續輔導農民解決問題、媒合民間業者,共同為農業發展注入創新元素,達成智慧韌性永續安心之產業升級目標。
聯絡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推廣科 張萌芬 助理研究員
電 話:(04)8523101轉422
e-mail:mfchang@tcdares.gov.tw
撰稿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推廣科 林靈 助理研究員
電 話:(04)8523101轉411
e-mail:llin@tcdares.gov.tw
▲ 臺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為第五屆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發表暨媒合會開場致詞並感謝各界熱情參與。
▲ 各界熱烈參與 媒合會。
▲ 水稻台中194號種子繁殖與優質生產技術簽約儀式由授權業者米屋智農股份有限公司徐智耘國貿業務專員 (左1)與楊宏瑛場長 (右2)、鄧執庸助理研究員 (右 1)合影。
▲ 技術授權簽約儀式大合影。
▲ 農科院黃文意副院長致詞表達農科院與臺中農改場持續密切合作,共同協力將研發成果拓展至新市場。
▲ 第五屆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發表暨媒合會現場展示貝萊斯芽孢桿菌Tcb43菌株技轉商品。
▲ 本場張金元副研究員(左2)及張佳偉助理研究員(右2)與業者一對一媒合洽談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