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

新聞資訊

首頁 > 訊息公告 > 新聞資訊 > 利用分子輔助技術育成國內第一個秈稻及中果番茄新品種~水稻‛台中秈199號’及番茄‛台中11號’

利用分子輔助技術育成國內第一個秈稻及中果番茄新品種~水稻‛台中秈199號’及番茄‛台中11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稿

彰化縣大村鄉松槐路370號

中華民國111年11月22日

利用分子輔助技術育成國內第一個秈稻及中果番茄新品種~
水稻‛台中秈199號’及番茄‛台中11號’

       近年來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持續影響下,作物病蟲害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逐年加劇,常造成農友栽培過程的困擾及經濟損失,在追求安全農業的訴求下,使用抗病品種為克服病蟲害威脅的根本之道。本場利用分子標誌輔助育種技術,成功歷時10年育成抗白葉枯病水稻新品種‛台中秈199號’,以及歷時6年育成抗黃化捲葉病中果番茄新品種‛台中11號’,大幅縮短育成時間1/3以上。該兩個抗病新品種,適合農友有機及友善栽培應用,進一步提供消費者安全農產品新選項。

       近20年來分子生物科學進展迅速,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及番茄基因組都已完成定序,許多有關產量、生理、品質及抗病性等關鍵基因也都陸續被定位,故透過分子標誌輔助育種及選拔,可以協助研究人員在大量育種族群中更為快速與精準地篩選出帶有關鍵基因的雜交後代,大幅提升育種效率,縮短新品種育成時間1/3以上。

       本場吳以健助理研究員指出,臺灣秈稻近年來因二期作的颱風與東北季風,導致白葉枯病的好發而減產,降低農民栽培意願;此外,秈稻優良耐熱性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極具栽培潛力,若可進一步改良秈稻品種的抗病性,將有助穩定水稻在氣候變遷下之品質與產量。本場乃於101年與國際稻米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合作,將該研究所具有白葉枯病優良抗性的品種導入國內慣行品種‛台中秈10號’,接續以分子標誌輔助技術確認導入3個抗病基因,至110年育成國內第一個具優良白葉枯病抗病性的‛台中秈199號’。本品種保有‛台中秈10號’的豐產及優良食味等優點,且白堊質更為減少;另栽培特性相近,農友可維持原有田間管理方式。

       本場林煜恒助理研究員另外說明,目前國內主要番茄栽培類型及流通之商業品種為小果及大果番茄,然而中果番茄適合進行各類烹調料理使用,許多消費者、餐飲及加工業者皆有需求,極具發展潛力,又黃化捲葉病為番茄栽培的關鍵病害,常造成農友的重大經濟損失。本場乃針對具黃化捲葉病抗性之中果番茄進行育種,並利用分子標誌輔助,歷時6年成功育成第一個抗黃化捲葉病的雜交一代(F1)中果番茄‛台中11號’,較一般番茄育種年限10年,大幅縮減1/3時程。番茄‛台中11號’果重約48公克,果實圓球型,未成熟果淡綠色有綠肩,成熟果果色紅色,較大果番茄之果汁率及甜度高,又較小果番茄有較佳之儲運特性,適合一般民眾及餐飲業者進行各類烹調及加工;該品種帶3個抗病基因,對番茄黃化捲葉病具抗病性,可露天栽培,並發展有機及友善農業。番茄‛台中11號’中果且抗黃化捲葉病特性,可望為臺灣新形態番茄產業開創一片新藍海。

       而水稻‘台中秈199號’已於110年完成命名,刻正提出我國植物品種權申請,並於今日記者會中與上誼興業有限公司簽訂技轉契約;至於番茄‘台中11號’,已於108年完成命名、於110年取得植物品種權,正辦理授權公告中。期望兩個抗病優質品種可順利推廣於產業應用,以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嘉惠農友與消費者;另亦將持續以分子標誌輔助技術加速新品種育成,提升國內氣候變遷韌性及因應產業競爭力。

聯絡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楊嘉凌課長
電話:04-853101#400
e-mail:jialing@tdais.gov.tw

撰稿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吳以健助理研究員
電話:04-8523101#221
e-mail:wuyc@tdais.gov.tw

撰稿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林煜恒助理研究員
電話:04-8523101#252
e-mail:linyh@tdais.gov.tw


記者會合照(中為本場李紅曦場長、左3為臺灣蔬菜育苗協會黃敏奇秘書長、右2為上誼興業有限公司陳晉恭負責人、右1為本場陳裕星課長、右2為本場吳以健助理研究員、左2為本場林煜恒助理研究員、左1為本場林延諭助理研究員)。


現場展示番茄‛台中11號’鮮食用中果番茄。


現場展示水稻‛台中秈199號’。


水稻秈199號種子繁殖與優質生產技術技轉契約簽訂儀式由授權業者上誼興業有限公司陳晉恭負責人(左)與本場李紅曦場長(中)、吳以健助理研究員(右)合影。


現場展示分子標誌分析儀器。


本場李紅曦場長向與會記者簡報說明「利用分子輔助技術育成國內第一個秈稻及中果番茄新品種~水稻‛台中秈199號’及番茄‛台中11號’」相關內容。


臺灣蔬菜育苗協會黃敏奇秘書長發表對分子標誌輔助育種技術之看法。


上誼興業有限公司陳晉恭負責人發表具白葉枯病抗性的台中秈199號的未來發展潛力。


現場展示番茄‛台中11號’鮮食用中果番茄。


現場展示番茄‛台中11號’相關創意料理。


現場展示番茄‛台中11號’鮮食用中果番茄。


現場展示番茄‛台中11號’相關創意料理。


現場展示番茄黃化捲葉病感染植株。


水稻‛台中秈199號’在接種白葉枯病菌液後,即產生過敏性反應堵絕病菌蔓延。


分子標誌基因分析電泳圖,每個條帶代表不同基因。


以分子標誌技術分析,在育種過程可確認植株中目標基因的導入,提高育種效率。


番茄‛台中11號’為鮮食用中果番茄、果汁率高且耐儲運。


水稻‛台中秈199號’抗白葉枯病,且具豐產特性。


番茄‛台中11號’為鮮食用中果番茄、果汁率高且耐儲運。


番茄‛台中11號’抗黃化捲葉病且豐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