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辦理教育課程以及品質競賽,本場同仁赴日取得米・食味鑑定士資格
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辦理教育課程以及品質競賽,本場同仁赴日取得米・食味鑑定士資格
中華民國113年11月19日
日本氣溫涼爽及日照時數長,適合種植稉稻,產出稻米品質優良,因而成為米食國家,但近年亦受飲食西化影響,2024年人均食米量從1962年高點118.3公斤/年,降至54.2公斤/年,與臺灣同呈逐年下降趨勢。日本米食愛好者以高食味品質的精緻米食為推廣目標,成立「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辦理教育課程以及品質競賽。臺灣近年亦有許多民眾參加該協會辦理的講習及研討,其中除米糧業者為提升本身高品質價值外,亦不乏試驗單位同仁自費前往學習以精進稻米評鑑流程者,本文即介紹此一日本民間推展高品質米食的模式,包含米食味鑑定士及其鑑定士認定制度。
米・食味鑑定士協會是由曾任大阪第一食品株式會社的鈴木秀之先生,於1998年成立的民間組織,起初目的是為了培育嗜好品的品評人員,每年舉行「米・食味鑑定士」講習會,課程內容包含日本米文化、官能品評、煮飯方法及日本米栽培等相關內容。一般民眾可付費報名參加,完成者可取得「米・食味鑑定士」資格,並向協會申請認證,米糧業者則可將標章印於包裝米,目前臺灣市面亦不乏該協會認證之商品。
除前述「米・食味鑑定士」以外,協會更辦理兩種不同鑑定士認定:「水田環境鑑定士」是有能力調查稻田水質及生物的人員,亦可向協會申請認證,如草屯農會包裝米即有該認證標章;「調理炊飯鑑定士」則是有能力在餐廳大或小規模煮飯的人員,與廚藝技能較為相關。近來高品質臺灣米受到市場重視,消費者與農友熱切追求高品質稻米,甚至赴日參加米食味鑑定士課程者不在少數。該協會對高品質米食的推廣策略,可值得借鏡為臺灣米食推廣的參考,讓消費者更加認識高品質的臺灣米。
▲ 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與鑑定士認定簡介
▲ 本場同仁赴日取得米・食味鑑定士資格。
▲ 本場同仁赴日取得米・食味鑑定士資格。
▲ 米・食味鑑定士標章
▲ 水田環境鑑定士標章
▲ 南投草屯農會台稉9號「合歡米」,包裝米印有水田環境鑑定士標章。